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
本文选题:腰痛 + 运动疗法 ; 参考:《中医正骨》2017年03期
【摘要】:目的:观察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10月,采用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82例,男44例、女38例。年龄22~75岁,中位数36岁。病程3个月至20年,中位数4年。五步摆臀康复训练反复做3次为1组,每组约30 min,每天3组,共3个月。观察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腰痛视觉模拟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结果:3个月治疗结束后,腰痛视觉模拟评分由治疗前(6.52±1.59)分降低至(1.67±0.98)分,JOA腰痛疾患疗效评分由治疗前(12.89±4.29)分升高至(20.94±4.50)分,治愈56例、显效20例、有效6例。结论:采用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操作简单,能有效缓解腰部疼痛,促进腰椎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five-step buttock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rone position for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Methods: from January to October 2015, 82 patients with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44 males and 38 females) were treated with five step hip sw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rone position. The median age was 36 years. The course of disease ranged from 3 months to 20 years, with a median of 4 years. Five-step hip training was done for 3 times for 3 months in each group for about 30 mins. To observe and compare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 of low back pai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and the curative effect score of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3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visual analogue score of low back pain decreased from 6.52 卤1.59 to 1.67 卤0.98. The score of curative effect of JOA low back pain increased from 12.89 卤4.29 to 20.94 卤4.50. 56 cases were cured, 20 cases were effective and 6 cases were effective. Conclusion: it is simple to treat chronic nonspecific low back pain with five steps of hip swing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in prone position,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lumbar pain 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lumbar vertebrae function.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
【作者单位】: 浙江民政康复中心;
【分类号】:R27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急/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诊疗专家共识[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6年12期
2 张睿;李可大;;腰椎定点牵扳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症170例[J];中医正骨;2015年05期
3 张世明;;运动疗法在骨科康复中的应用[J];中医正骨;2014年09期
4 陈小珍;唐萌芽;倪慧英;张学民;;综合疗法治疗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4年05期
5 王晓丽;叶翔尔;;反序运动联合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医正骨;2012年06期
6 施栋;单雯;;经皮腰脊神经后支射频治疗非特异性腰痛[J];颈腰痛杂志;2009年06期
7 胡鸢;秦江;唐金树;侯树勋;吴闻文;;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年07期
8 叶翔尔;;六步自我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近、远期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08年02期
9 谢维兵;推拿手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突出物的作用(附100例临床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3年02期
10 郄淑燕;潘钰;;下背痛的中枢可塑性调控研究进展[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峥嵘;王勇;吴哲;;非特异性下腰痛评估量表、发病机制及诊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7年08期
2 李妍;李勃;高翊森;张明;张晶;李嵘;范彬;孙金海;;空勤人员非特异性腰背痛危险因素分析[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7年07期
3 袁娜;冯敏山;任书英;曾柳;王艳艳;薛欢欢;张为为;;储药罐疗法对非特异性下腰痛患者疼痛症状改善效果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7年05期
4 孙洪林;;脊柱绷拉摇晃手法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J];中医正骨;2017年05期
5 王晓丽;叶翔尔;;俯卧位五步摆臀康复训练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J];中医正骨;2017年03期
6 蔡文乐;;中药涂擦按摩联合电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年07期
7 栾玉民;朱秋蓉;张德琳;;悬吊运动训练联合中频治疗轻度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年91期
8 易亮;赵喜;李小蓝;玉丙;陈美书;;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6年26期
9 路怀民;;张世明教授治疗髌骨软骨软化症的经验[J];中医正骨;2016年07期
10 李克军;蒋拥军;;渐进抗阻肌力训练在膝骨关节炎康复治疗中股四头肌表面肌电的表现[J];风湿病与关节炎;2016年06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世波;王连成;李平;;针灸治疗对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肌肉力量和疼痛的影响[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2 张智海;刘忠厚;李娜;张萌萌;黄琪仁;马远征;王亮;刘勇;刘新宇;朱钧;蓝旭;李士春;杨鸿兵;喻恒峰;汤光宇;张伟;姚伟武;李绍林;彭俊红;周晟;周劲松;;中国人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专家共识(第三稿·2014版)[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4年09期
3 秦雪飞;王泉巅;熊定邦;徐永平;;中药涂擦按摩配合电针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紊乱[J];中医正骨;2014年08期
4 吴玉玲;吴敏魁;沈良册;叶宏;林建强;;不同运动疗法对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作用[J];颈腰痛杂志;2013年04期
5 张一鸣;张沂;唐萌芽;;补肾活血中药薰蒸治疗盘源性下腰痛疗效观察[J];中医正骨;2013年05期
6 李兆宝;黄明勇;;银质针导热疗法配合关节腔注射镇痛液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2年05期
7 李睿;王宁华;魏坤琳;颜翔;;视动力刺激对下背痛患者姿势控制的影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2年07期
8 金灵青;郎伯旭;刘珏;;腰椎斜扳法的研究进展[J];中医正骨;2012年06期
9 段春岳;吕红斌;胡建中;;基于影像学及计算机图像处理方法研究活体腰椎小关节结构三维分布[J];医用生物力学;2012年02期
10 解纪惠;刘梅珍;崔丽芹;;清痹汤治疗膝骨关节炎的VAS评分WOMAC骨关节炎指数的变化[J];河北中医药学报;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京赛;早期导入式训练法在聋儿康复中的运用[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年02期
2 野鹤毅;五种意念训练法[J];中国气功科学;1998年02期
3 刘慧霞;;学与玩的游戏——6岁儿童智能训练法[J];父母必读;1995年11期
4 常敏毅;栗田训练法,让你眼睛更美[J];医药与保健;1996年03期
5 加贺秀夫;柴文袖;;国外运动选手的几种心理训练法[J];心理学动态;1989年01期
6 祯恒;;栗田训练法使你眼明目美[J];科学养生;1999年06期
7 叶联生;;竞走运动10周训练法探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4期
8 刘传军;;教你一种消除疲劳的好方法——自律训练法简介[J];求医问药;2008年06期
9 ;关于4~7岁儿童智力训练法函授致广大家长[J];父母必读;1994年07期
10 文君;五指训练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晓光;;“变量训练法”在链球训练中的作用[A];2006年全国体育仪器器材与体育系统仿真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6年
2 李晓光;肖山;;“变量训练法”在链球训练中的作用[A];第十七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7年
3 霍子文;;关于“篮球双系统变化控制训练法”的理论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4 洪涛;李丰祥;;髋受力技术力量训练法与几种主要下肢力量训练法的特点和作用的比较研究[A];第十三届全国高校田径科研论文报告会论文专辑[C];2003年
5 姚定方;陈钰杰;;早期强化肢体训练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的疗效评估[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4年
6 王永龙;;“听说写评”习作训练法[A];基础教育理论研究成果荟萃(上卷一)[C];2005年
7 尚久华;杨忠山;李金辉;刘继月;;以刺激和诱导骨骼肌耐酸能力的“短间歇无氧训练法”对短道速滑运动员赛前竞技状态的影响[A];2011年中国生理学会运动生理学专业委员会会议暨“运动与骨骼肌”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刘北湘;石玉琴;白晋湘;高长渊;;使用最大动量训练法发展投掷运动员专项爆发力的尝试[A];第八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C];1996年
9 张建;史东林;;核心训练法对女子铁饼运动员核心力量影响的实效研究[A];第十六届全国运动生物力学学术交流大会(CABS 2013)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任洪川 李辉;“兴趣训练法”激起练兵热潮[N];边防警察报;2008年
2 彭国坚、夏传峰;让每个战士都能享受快乐训练[N];战士报;2009年
3 记者 王阳;“四五”训练法促青年“挑大梁”[N];上海科技报;2013年
4 肖苑玫;中国跆拳道队没有星期天[N];中国体育报;2005年
5 陈嘉德 郭锐 屈国号;八七四四部队快乐训练法生成战斗力[N];人民武警;2004年
6 高福东 特约记者 郝长波;排爆队长王长锋[N];人民武警;2006年
7 湖北省襄阳市前进路小学 陈华清;公开课训练法[N];中国教师报;2014年
8 杨光富 杨飞(作者单位:贵阳指挥学校);利用条件反射指导擒敌术训练[N];人民武警;2005年
9 本报记者 夏洪青 高志文 刘欣欣;“思维黑障”突破记[N];解放军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肖苑玫;“倒序法”拉动中国空手道进步[N];中国体育报;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会;中国短道速滑3000米接力队备战温哥华冬奥会年度训练特征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张锦应;软梯训练法对湖南省体育高考男生灵敏素质影响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陶志豪;“高台抛击球训练法”在排球训练中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4 程威;软梯训练法对高校男排运动员脚步移动影响的应用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6年
5 周墨竹;高中英语课堂读写整合训练法的实证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6 王欢;青年伊犁马日常速步训练探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6年
7 谭斌;“目标选择训练法”的理论研究与初步验证[D];武汉体育学院;2007年
8 韩静;游戏训练法在河北青年女子篮球队训练中的实验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方庆波;节拍训练法在青少年男子400米栏训练中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10 张鹏;间歇性训练法在中长跑训练中的应用与研究[D];吉林体育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8941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1894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