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疲劳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05 17:23
目的脑中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其幸存者往往遗留有严重影响患者生活的后遗症,而中风后疲劳就是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种。中风后疲劳不仅直接对患者造成伤害,而且对患者的预后也会产生严重不良后果,既能加重患者死亡的风险,又能影响患者的康复进程,故对中风后疲劳进行临床干预意义重大。中医治疗中风后疲劳有优势,但目前中医对中风后疲劳的研究深入不够,中风后疲劳往往容易简单归之于“气虚”。中风后疲劳的证候分布、疲劳程度与证候之间的关系、中风后疲劳的相关因素的研究尚没有一致意见,甚至缺如。造成中医对中风后疲劳的治疗效果有待提高,故对中风后疲劳中医证型进行研究既可以直接指导临床治疗,又可以为进一步探讨中风病的治疗规律奠定基础。方法依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版)》、《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版)》、《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住院患者进行诊断,选择中风患者,根据SS-QOL精力量表评测中风后疲劳患者;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符合标准者;由经统一培训的2名中医师对其进行相关中医四诊信息采集,作出中医证型判定;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将上述调查所得数据进行记录,采用SPSS17:0软件建立数据库...
【文章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风后疲劳的发病率
图 1 中风后疲劳的发病率表测评的 98 名中风后疲劳患者,轻度疲劳.4%,中度疲劳患者 40 例,占全部中风后疲占全部中风后疲劳患者的 36.7%。表 5 中风后疲劳各疲劳程度发生率劳程度 人数 百分比 度 22 22.4 度 40 40.8 度 36 36.7 计 98 100.0
(3)对中风后疲劳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共统计 98 例中风后疲劳者,结果显示:中风后疲劳患者中风火痰瘀证占 13.3%,风痰阻络证占 9.2%,气两虚证占 20.4%,气虚血瘀证和气虚痰湿证占比最高,分别占到了 21.4%和 33.阴虚风动占比最少,为 2%。表 6 中风后疲劳中医证型构成比人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风火痰瘀 13 13.3 13.3风痰阻络 9 9.2 9.2气虚痰瘀 33 33.7 33.7气虚血瘀 21 21.4 21.4气阴两虚 20 20.4 20.4阴虚风动 2 2.0 2.0合计 98 100.0 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刺百会、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疲劳的疗效观察[J]. 尹洪娜,郭玉怀,李全.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9)
[2]被忽视的卒中并发症:卒中后疲劳[J]. 刘晓静,张拥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03)
[3]脑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及治疗[J]. 高星乐,孙乐球. 浙江实用医学. 2015(05)
[4]中风后疲劳的现代研究[J]. 刘梦婷,董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07)
[5]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中风后疲劳的影响[J]. 于川,申斌. 河北中医. 2015(04)
[6]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疲劳的影响[J]. 张立波,马修堂,王杨,胡西,刘杰,梁涛,代新年.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7]复方四逆温胆汤对中风后疲劳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疲劳程度的影响[J]. 陈炳,万菁,张垣,杨堃,吴登宠.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06)
[8]热敏灸疗法为主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研究[J]. 朱乐英,何铭锋,彭银英,吴樱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5)
[9]脑卒中后疲劳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 李成栋,陈治林,黄宁,唐胜,王国祥,沈建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8)
[10]自拟玉郎消疲汤治疗中风后疲劳60例疗效观察[J]. 梁焕英,兰鹏,梁惠志,胡展华,谭凯文. 中医药导报. 2013(03)
硕士论文
[1]中风后疲劳的中医证型和其机制的研究[D]. 龚宏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8208
【文章来源】: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中风后疲劳的发病率
图 1 中风后疲劳的发病率表测评的 98 名中风后疲劳患者,轻度疲劳.4%,中度疲劳患者 40 例,占全部中风后疲占全部中风后疲劳患者的 36.7%。表 5 中风后疲劳各疲劳程度发生率劳程度 人数 百分比 度 22 22.4 度 40 40.8 度 36 36.7 计 98 100.0
(3)对中风后疲劳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共统计 98 例中风后疲劳者,结果显示:中风后疲劳患者中风火痰瘀证占 13.3%,风痰阻络证占 9.2%,气两虚证占 20.4%,气虚血瘀证和气虚痰湿证占比最高,分别占到了 21.4%和 33.阴虚风动占比最少,为 2%。表 6 中风后疲劳中医证型构成比人数 百分比 有效百分比风火痰瘀 13 13.3 13.3风痰阻络 9 9.2 9.2气虚痰瘀 33 33.7 33.7气虚血瘀 21 21.4 21.4气阴两虚 20 20.4 20.4阴虚风动 2 2.0 2.0合计 98 100.0 100.0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针刺百会、四神聪配合康复训练对卒中后疲劳的疗效观察[J]. 尹洪娜,郭玉怀,李全. 中国中医急症. 2016(09)
[2]被忽视的卒中并发症:卒中后疲劳[J]. 刘晓静,张拥波.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6(03)
[3]脑卒中后疲劳的影响因素及治疗[J]. 高星乐,孙乐球. 浙江实用医学. 2015(05)
[4]中风后疲劳的现代研究[J]. 刘梦婷,董赟.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5(07)
[5]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中风后疲劳的影响[J]. 于川,申斌. 河北中医. 2015(04)
[6]高压氧治疗对卒中后疲劳的影响[J]. 张立波,马修堂,王杨,胡西,刘杰,梁涛,代新年. 中国疗养医学. 2014(06)
[7]复方四逆温胆汤对中风后疲劳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及疲劳程度的影响[J]. 陈炳,万菁,张垣,杨堃,吴登宠.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14(06)
[8]热敏灸疗法为主治疗中风后疲劳的临床研究[J]. 朱乐英,何铭锋,彭银英,吴樱英.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05)
[9]脑卒中后疲劳的中医证候聚类分析[J]. 李成栋,陈治林,黄宁,唐胜,王国祥,沈建锋.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08)
[10]自拟玉郎消疲汤治疗中风后疲劳60例疗效观察[J]. 梁焕英,兰鹏,梁惠志,胡展华,谭凯文. 中医药导报. 2013(03)
硕士论文
[1]中风后疲劳的中医证型和其机制的研究[D]. 龚宏霞.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82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3478208.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