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26 11:37
目的:(1)观察“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总临床疗效,初步探讨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这种特色疗法在治疗肩周炎中的临床有效性和时效性。(2)探索“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周炎的可能作用机理。(3)探索“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价值及推广意义,为今后临床选择更有效的治疗肩周炎的方法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及针灸科病房中满足纳排标准的肩周炎的患者共90例。采取EXCEL中RAND()函数产生随机数得出随机数字表,将90例患者按具体进入的先后次序进入随机数字表中对应的组别,随机分为肩三针组(患侧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巨刺组(健侧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和综合组即巨刺肩三针结合常规肩三针(双侧肩Ⅰ针、肩Ⅱ针和肩Ⅲ针),每组各30例。每周治疗3次,每次相隔1日,1个疗程为1周,总疗程为2周。并对患者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和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疗程结束后一个月随访对患者行简式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自身评分差异及治疗后一...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现状
1.1.1 肩部的生理解剖研究
1.1.2 肩关节的骨性结构
1.1.3 肩关节的肌层结构
1.1.4 肩部的特殊结构
1.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1.2.1 现代医学的肩周炎病名起源
1.2.2 肩周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3 肩周炎的症状学研究
1.2.4 病因病机
1.2.5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临床分期的认识
1.2.6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
1.3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1.3.1 病名探究
1.3.2 病因病机
1.3.3 内因
1.3.4 外因
1.3.5 中医辨证分经
1.3.6 中医治疗方法
1.4 关于巨刺法的论述
1.4.1 巨刺的源流
1.4.2 巨刺法的治病机理
1.5 关于靳三针及肩三针的文献研究
1.5.1 靳三针起源
1.5.2 靳三针的组穴思想探究
1.5.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1.6 靳氏肩三针的穴位组成及其选穴含义
1.6.1 靳氏肩三针的组成
1.6.2 靳氏肩三针穴位分析
1.6.3 肩三针的临床运用研究
1.6.4 肩三针的治病机理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研究目的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病例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随机对照方法
2.2.3 治疗方法
2.2.4 操作
2.2.5 疗效观察
2.2.6 观测指标
2.2.7 观察方法
2.2.8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2.2.9 研究中相关问题处理及解决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统计分析方法
2.3.2 结果
2.4 结果讨论
2.4.1 理论依据
2.4.2 实验结果分析
2.4.3 本研究的创新性分析
2.4.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4058399
【文章页数】:116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1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研究现状
1.1.1 肩部的生理解剖研究
1.1.2 肩关节的骨性结构
1.1.3 肩关节的肌层结构
1.1.4 肩部的特殊结构
1.2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1.2.1 现代医学的肩周炎病名起源
1.2.2 肩周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1.2.3 肩周炎的症状学研究
1.2.4 病因病机
1.2.5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临床分期的认识
1.2.6 现代医学对肩周炎的治疗
1.3 中医对肩周炎的认识及治疗
1.3.1 病名探究
1.3.2 病因病机
1.3.3 内因
1.3.4 外因
1.3.5 中医辨证分经
1.3.6 中医治疗方法
1.4 关于巨刺法的论述
1.4.1 巨刺的源流
1.4.2 巨刺法的治病机理
1.5 关于靳三针及肩三针的文献研究
1.5.1 靳三针起源
1.5.2 靳三针的组穴思想探究
1.5.3 靳三针的组穴特点
1.6 靳氏肩三针的穴位组成及其选穴含义
1.6.1 靳氏肩三针的组成
1.6.2 靳氏肩三针穴位分析
1.6.3 肩三针的临床运用研究
1.6.4 肩三针的治病机理研究
第二章 临床研究
2.1 研究资料
2.1.1 研究目的
2.1.2 病例来源
2.1.3 诊断标准
2.1.4 纳入标准
2.1.5 排除标准
2.1.6 病例剔除标准
2.2 研究方法
2.2.1 病例分组
2.2.2 随机对照方法
2.2.3 治疗方法
2.2.4 操作
2.2.5 疗效观察
2.2.6 观测指标
2.2.7 观察方法
2.2.8 临床总疗效评定标准
2.2.9 研究中相关问题处理及解决方法
2.3 结果分析
2.3.1 统计分析方法
2.3.2 结果
2.4 结果讨论
2.4.1 理论依据
2.4.2 实验结果分析
2.4.3 本研究的创新性分析
2.4.4 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件
详细摘要
本文编号:40583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4058399.html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