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治疗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治疗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 肝郁脾虚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脑肠肽
【摘要】:目的:通过考察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正常大鼠胃肠功能的影响及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FD)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醇沉浓度。考察最佳醇沉浓度对肝郁脾虚FD模型大鼠的相关激素水平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肝郁脾虚FD的作用机制,为疏肝和胃口服液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科研依据。方法:以正常大鼠的胃内残存率和小肠推进率为指标,筛选出醇沉浓度30%、50%、80%中较佳的醇沉浓度。采用饮酸+夹尾刺激+不规则饮食复制肝郁脾虚FD大鼠模型,观察较佳的醇沉浓度的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筛选出最佳的醇沉浓度。最后考察最佳的醇沉浓度对肝郁脾虚FD模型大鼠胃肠功能、血清SP、CCK、5-HT、ET-1、NO、Ghrelin、AChE水平的影响,分别以Western Blot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胃窦Ghrelin蛋白、5-HT蛋白的表达。结果:1.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醇沉浓度为30%、55%及80%对正常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55%醇沉组及80%醇沉组均能显著降低大鼠的胃内残存率(P0.05),80%醇沉组能显著提高大鼠的小肠推进率(P0.05)。2.较优醇沉浓度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FD大鼠的胃肠动力、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1)体重:造模两周后模型组(M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A组)大鼠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造模结束后正常饲养模型对照组(B组)大鼠体重仍明显低于A组(P0.01)。给药一周后与B组比较,除莫沙必利组(C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外(P0.05),55%醇沉组(D组)、80%醇沉组(E组)大鼠体重均显著增加(P0.01,P0.05)。给药两周后,C、D、E三个治疗组大鼠体重均明显高于B组(P0.05,P0.05,P0.01),与A组大鼠体重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2)胃肠动力、血清MTL、GAS及Ghrelin水平:与A组比较,B组大鼠胃内残存率显著增加(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MTL、GAS及Ghrelin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B组比较,D、E两组胃内残存率均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P0.01)、血清MTL (P0.01)、GAS (P0.01)及Ghrelin(P0.05,P0.01)水平均显著增加。与C组比较,D组胃内残存率显著增加(P0.01),血清Ghrelin显著降低(P0.01),小肠推进率、血清MTL、GAS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E组各项指标与C组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疏肝和胃汤水提80%醇沉液对肝郁脾虚FD大鼠的机制研究(1)体重:造模两周后模型组(M组)大鼠与正常对照组(Ⅰ组)大鼠比较,体重明显下降(P0.01)。造模结束后正常饲养模型对照组(Ⅱ组)大鼠体重仍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各治疗组大鼠,在给药一周后,莫沙必利组(Ⅲ组)和疏肝和胃组(Ⅳ组)大鼠体重与Ⅰ组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给药两周后,Ⅳ组大鼠体重较Ⅱ组显著增加(P0.01),与Ⅰ组大鼠体重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Ⅰ组(P0.05),与Ⅱ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胃肠动力、血清SP、CCK、5-HT、ET-1、NO、Ghrelin、AChE水平及胃窦Ghrelin、5-HT蛋白表达:与Ⅰ组比较,Ⅱ组大鼠胃内残存率显著增加(P0.01)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1),血清SP、CCK、5-HT、Ghrelin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1,P0.01,P0.05),血清NO、AChE水平显著升高(P0.05),胃窦Ghrelin蛋白表达趋势降低,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胃窦5-HT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5)。与Ⅱ组比较,Ⅳ组大鼠胃内残存率、血清NO、AChE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P0.05),小肠推进率、血清SP、CCK、-HT、Ghrelin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 P0.01, P0.05, P0.05),胃窦Ghrelin、5-HT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Ⅲ组比较,Ⅳ组大鼠血清SP、CCK水平显著升高(P0.01, P0.05), Ghrelin水平显著下降(P0.05)。四组实验大鼠的血清ET-1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05)。Ⅲ组大鼠胃窦Ghrelin蛋白表达显著高于Ⅳ组(P0.01),两组大鼠胃窦5-HT蛋白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醇沉浓度为55%和80%的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均可促进正常大鼠的胃肠动力。2.两次实验均采用夹尾+饮酸+不规则饮食复制肝郁脾虚FD大鼠模型,结果表明该方法是稳定可行的。3.醇沉浓度为55%和80%的疏肝和胃汤醇水提醇沉液均能增强肝郁脾虚FD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上调血清MTL、GAS及Ghrelin水平,醇沉浓度为80%疗效优于55%。4.疏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治疗肝郁脾虚FD可能的作用机制是通过上调相关脑肠肽(MTL、SP、CCK、5-HT、Ghrelin)水平,兴奋胆碱能神经,调节胃肠平滑肌运动,起到增强胃肠动力的作用;通过影响运动神经元神经递质(ACh、SP、NO)的分泌平衡来调节内在经系统,从而使内在神经系统与自主神经系统来共同调节消化道系统的平衡;通过调节相关激素(ACh、GAS)来调节胃内酸碱环境。
【关键词】: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 肝郁脾虚 功能性消化不良 胃肠动力 脑肠肽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R259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0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13-14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4-19
- 1.2.1 中医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现状14-17
- 1.2.2 功能性消化不良与脑肠肽的研究进展17-19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和方法19-20
- 1.3.1 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不同醇沉浓度对正常SD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19
- 1.3.2 较优醇沉浓度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FD大鼠的胃肠动力、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19
- 1.3.3 疏肝和胃汤水提80%醇沉液对肝郁脾虚FD大鼠的机制研究19-20
- 第2章 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不同醇沉浓度对正常SD大鼠胃肠动力的影响20-23
- 2.1 材料20
- 2.1.1 动物20
- 2.1.2 药物与主要试剂20
- 2.1.3 主要仪器20
- 2.2 方法20-21
- 2.2.1 胃肠动力测定20-21
- 2.2.2 统计方法21
- 2.3 结果21-22
- 2.4 小结与讨论22-23
- 第3章 较优醇沉浓度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对肝郁脾虚FD大鼠的胃肠动力、MTL、GAS及Ghrelin的影响23-30
- 3.1 材料与方法23
- 3.1.1 动物23
- 3.1.2 药物与主要试剂23
- 3.1.3 主要仪器23
- 3.2 方法23-24
- 3.2.1 造模及给药23-24
- 3.2.2 检测指标24
- 3.2.3 统计方法24
- 3.3 结果24-28
- 3.3.1 宏观体征24-25
- 3.3.2 体重25-26
- 3.3.3 胃肠动力26-27
- 3.3.4 血清神经递质27-28
- 3.4 小结与讨论28-30
- 第4章 疏肝和胃汤水提80%醇沉液治疗肝郁脾虚FD大鼠的作用机制研究30-45
- 4.1 材料30-31
- 4.1.1 动物30
- 4.1.2 药物与主要试剂30
- 4.1.3 主要仪器30-31
- 4.2 方法31-36
- 4.2.1 造模及给药31
- 4.2.2 检测指标31-36
- 4.2.3 统计方法36
- 4.3 结果36-43
- 4.3.1 宏观体征36
- 4.3.2 体重36-37
- 4.3.3 胃肠动力37-38
- 4.3.4 胃、肝、脾、回肠、结肠常规病理组织学检查38-39
- 4.3.5 血清神经递质39-41
- 4.3.6 Ghrelin与5-HT蛋白的表达41-43
- 4.4 小结与讨论43-45
- 结论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52
- 附录52-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英秀;疏肝和胃汤治疗消化性溃疡68例[J];中国民间疗法;2002年06期
2 蔡维;疏肝和胃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年05期
3 赵学军;战晓侬;区惠嘉;胡祖光;王建华;;疏肝和胃法治疗失眠[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年01期
4 马淑颖;朱生j;孙永顺;程艳梅;;疏肝和胃方治疗酸碱混合反流性食管炎45例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06年04期
5 朱婴;;自拟疏肝和胃汤治疗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病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04期
6 王世荣;;疏肝和胃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40例临床研究[J];江苏中医药;2013年05期
7 程艳梅;张秀莲;刘春芳;孙永顺;曹会杰;朱生j;;疏肝和胃方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临床观察[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年06期
8 杨雨田,武俊青;疏肝和胃汤治疗胃节律紊乱综合症[J];中国全科医学;1999年04期
9 张秀莲;朱生j;程艳梅;;疏肝和胃方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2014年04期
10 刘红;袁晓清;周立武;;疏肝和胃方治疗反流性食道炎55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秀莲;朱生j;程艳梅;;疏肝和胃方改善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生活质量的疗效观察[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刘晓伟;张红梅;董秋生;许丽;;疏肝和胃法对老年应激性胃溃疡综合保护作用的研究[A];第八次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与老年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朱莎莎;金小晶;;疏肝和胃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4 程艳梅;张秀莲;王高峰;刘春芳;朱生j;;疏肝和胃方对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模型大鼠外周神经递质的影响[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2年
5 翁启曦;;疏肝和胃降逆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28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六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6 许爱珍;;疏肝和胃法治疗慢性胃炎临床观察[A];江西省中医药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甘辉虎;;疏肝和胃、活血泄浊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研究[A];第二十五届全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8 甘礼明;郭锐兴;;疏肝和胃汤治疗动力障碍型功能性消化不良40例疗效观察[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十二次全国消化系统疾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0年
9 曹会杰;程艳梅;刘春芳;朱生j;;疏肝和胃方加减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胸痛的临床观察[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10 朱生j;曹会杰;程艳梅;刘春芳;;反流性食管炎大鼠背根神经节TRPV1表达及疏肝和胃方干预的实验研究[A];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三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疏肝和胃汤治疗胆汁返流性食管炎有良效[N];中国中医药报;2004年
2 陈宝贵名中医工作室 天津中医药大学附属武清中医院 初展;疏肝和胃治胃痛[N];中国中医药报;2013年
3 张压西 武汉市中医医院 石松 湖北中医药大学;疏肝和胃降气治咳嗽[N];中国中医药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晓芝;疏肝和胃汤水提醇沉液治疗肝郁脾虚功能性消化不良作用机制的实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
2 梁景露;疏肝和胃方治疗肝胃不和型胃溃疡临床疗效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年
3 詹甜;疏肝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6年
4 张发炀;疏肝和胃法治疗痞满证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学院;2009年
5 陆喜荣;疏肝和胃化瘀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6 尹香阁;疏肝和胃分散片的药学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4年
7 陈宪海;疏肝和胃法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8 赵婷;疏肝和胃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9 许馨文;疏肝和胃降逆汤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王洋;疏肝和胃法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65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65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