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实证研究 ——以38个示范性案例为样本
发布时间:2025-07-02 01:37
近几年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发案率呈大幅上升趋势,究竟是我国对其实施“严打”的力度不足,还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在司法认定上存在问题,尤其是在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的行为定性上存在问题?我国颁布了大量的与本罪相关的行政法规和司法解释,表明我国对打击该类犯罪的决心从未动摇,并积极采取行动打击此类犯罪行为。我国《刑法》第176条虽然规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但并未对何为“存款”“公众”“非法”“变相”等核心概念作出明确界定,这就可能导致法官群体对该罪的行为进行定性时出现偏差。因此,对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进行实证研究,观察法官群体是如何认定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相关的诸如“存款”“公众”“非法”“变相吸收”等关键问题,这对发现立法与司法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以38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示范性案例为样本进行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界限认定的实证研究,总结实践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认定上的客观规律及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司法建议。本文结构如下: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通过对北大法宝司法案例数据库收录的我国1995年——2015年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案件、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罪案件...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样本选择与分析框架
(一)样本选择的方法及理由
(二)基本分析框架的构建
三、实践中认定的具体分析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四、实践中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对“存款”的解释不当
(二)对“变相存款”行为认定过宽
(三)对“公众”界定不合理
(四)对“非法占有目的”标准不统一
五、对认定的建议
(一)限缩解释“存款”
(二)准确认定“变相存款”行为
(三)合理界定“公众”范围
(四)统一把握“非法占有目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55020
【文章页数】:7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样本选择与分析框架
(一)样本选择的方法及理由
(二)基本分析框架的构建
三、实践中认定的具体分析
(一)罪与非罪的界限
(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
四、实践中认定存在的问题
(一)对“存款”的解释不当
(二)对“变相存款”行为认定过宽
(三)对“公众”界定不合理
(四)对“非法占有目的”标准不统一
五、对认定的建议
(一)限缩解释“存款”
(二)准确认定“变相存款”行为
(三)合理界定“公众”范围
(四)统一把握“非法占有目的”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40550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jinrfa/4055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