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土地法论文 >

晋唐人丁为本税制的形成及后世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5-05-20 04:34
  人丁为本税制是本研究对自东汉末年到唐朝两税法确立以前各朝(简称晋唐)所实行农业税制的一种统称。它有着与我国其他农业税制不同的诸多特点,在我国农业税制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纵观我国农业税制发展史,人丁为本税制对唐朝中期以后的我国农业税制产生了重要影响。故本研究以晋唐时期的人丁为本税制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晋唐人丁为本税制的形成及后世演变,把我国农业税制的整个历史发展脉络做一番系统的梳理。 本研究首先对人丁为本税制在晋唐时期的形成状况做了较为全面和系统的论述。探究了它的历史渊源,主要是继承了三代田赋、周秦汉徭役、两汉口赋和算赋、两汉大司农与西周乡里制度、两汉编户制度和三代井田制等历代赋役制度;解析了它的成因,主要是受到了在籍人口大量减耗、田地大规模荒芜和谷帛极其短缺等因素的推动和作用;探寻了它的形成轨迹,认为它的形成历经了汉魏之际发端、魏晋时期初步形成、南北朝及隋朝时期进一步发展和唐朝前期成熟四个历史阶段。同时,揭示出它的内容体系构成:税目主要由田赋、户调和徭役构成,课征物以实物为主,课税方式以依人丁为主和以依户赀为辅,税收减免制度由社会减免、灾害减免和优待减免构成,纳税期...

【文章页数】:109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1.1 选题目的与意义
        1.1.1 理论上:加强中国农业税制研究,探究“黄宗羲定律”之形成
        1.1.2 现实上:总结历史发展经验,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借鉴
    1.2 晋唐人丁为本税制及后世演变的内涵
    1.3 研究综述
        1.3.1 国内研究状况
        1.3.2 国外研究状况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特色与创新
        1.5.1 研究特色
        1.5.2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晋唐人丁为本税制的渊源、成因及形成轨迹
    2.1 人丁为本税制的渊源
        2.1.1 三代田赋课征
        2.1.2 周秦汉徭役征发
        2.1.3 两汉口、算赋课征
        2.1.4 两汉大司农与西周乡里制度
        2.1.5 两汉编户制度
        2.1.6 三代井田制
    2.2 人丁为本税制的成因
        2.2.1 在籍人口大量减耗与课税方式人丁化
        2.2.2 田地大规模荒芜与均田制建立
        2.2.3 谷帛极其短缺与征收实物
    2.3 人丁为本税制的形成轨迹
        2.3.1 汉魏之际的发端
        2.3.2 魏晋时期的初步形成
        2.3.3 南北朝及隋朝时期的进一步发展
        2.3.4 唐朝前期的成熟
第三章 晋唐人丁为本税制的内容、特征及成效
    3.1 人丁为本税制的内容
        3.1.1 人丁为本税制的课征制度
        3.1.2 人丁为本税制的管理体制
    3.2 人丁为本税制的特征
        3.2.1 我国首个详细的成文法农业税制
        3.2.2 遵循以人丁为本的原则
        3.2.3 奠定唐朝中期以后我国农业税制发展的格局
    3.3 人丁为本税制的成效
        3.3.1 土地开垦扩大
        3.3.2 纺织业全面发达
        3.3.3 财政变得充裕
第四章 人丁为本税制的嬗变与唐清田亩为本税制的创通
    4.1 田亩为本税制的主税目
        4.1.1 地税与户税
        4.1.2 差役与夫役
    4.2 田亩为本税制的课征制度
        4.2.1 以货币为本色
        4.2.2 依田亩的课税方式
        4.2.3 夏秋两季完纳
        4.2.4 转运司制或漕运总督制
    4.3 田亩为本税制的管理体制
        4.3.1 户籍化的税籍制度
        4.3.2 保甲制或里甲制
第五章 人丁为本税制的传承与共和国收入为本税制的创形
    5.1 近代田亩为本税制的崩溃
    5.2 收入为本税制的主税目
        5.2.1 “农业税”
        5.2.2 地方附加
    5.3 收入为本税制的课征制度
        5.3.1 征收粮食实物
        5.3.2 依人口的课税方式
        5.3.3 社会减免和优待减免并重的税收减免制度
        5.3.4 夏秋单季完纳
        5.3.5 当日往返的义务运输制
    5.4 收入为本税制的管理体制
        5.4.1 按人口均分的土地制度
        5.4.2 财政部制和乡(镇)政府―村民委员会制
第六章 人丁为本税制演变的终结与21 世纪初期农业税取消
    6.1 农业税取消的社会经济背景
        6.1.1 农民税费负担居高不下
        6.1.2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6.1.3 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受到削弱
        6.1.4 农业税在国家财政中所占之比重逐年下降
    6.2 农业税取消的过程
    6.3 农业税取消的重大意义
        6.3.1 促进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6.3.2 拉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6.3.3 消除城乡二元税收体制
        6.3.4 促进农村基层行政机构改革
    6.4 农业税取消可能引发的农村社会经济问题
        6.4.1 农民负担再次反弹
        6.4.2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和公益事业发展受限
        6.4.3 农村教育经费出现不足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本文编号:40468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tudifa/4046856.html

上一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演变、机理与调控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34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