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后崩塌堆石体稳定性室内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5-07-19 04:23
陡崖危岩的崩塌堆积物极易诱发二次崩滑灾害,严重威胁临近道路交通及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室内模型试验考察基-覆界面倾角、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对震后崩塌堆石体稳定性的影响,揭示失稳前兆特征及变形破坏模式。结果表明:崩塌堆石体多呈"整体流动滑移"和"中心溃散崩塌"破坏形态;随堆积高度增加,堆石体"高危地形"和"破坏地形"覆盖范围逐步扩展,整体稳定性显著降低;灾源点位置主要受基-覆界面倾角控制,随角度增加,灾源点由堆石体中心临空面向两侧迁移。研究结果可为崩积物地质灾害防治理论研究及工程推广应用提供参考借鉴。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本文编号:4057977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图3 模型试验装置
选取不同组合条件的堆石体作研究对象,采用底板角度、坡板角度、累积高度分别模拟基-覆界面倾角、傍依坡角、堆积高度将崩塌堆石体边坡概化为图3所示的物理模型,其中傍依坡角在文中指堆石体侧边所依靠的地形面(对堆石体侧边起支承作用)与水平面的夹角。模型箱长、宽、高分别为200cm、120....
图4 灾源点位置随基-覆界面倾角α变化图
从图4不同基-覆界面倾角(α)下灾源点位置变化情况知,当α较小时,灾源点集中于堆石体中心线附近的临空位置(α=0°时,灾源点集中于堆石中心线两侧5~10°范围),随α增大,灾源点位置逐渐分散,偏离堆石中心线的角度逐渐增加(α=5°时,灾源点位于堆石中心线两侧15~25°范围;α=....
图5 灾源点位置随傍依坡角β变化图
图4灾源点位置随基-覆界面倾角α变化图由傍依坡角(图5)及堆积高度(图6)对灾源点影响结果知:灾源点位置并未随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的改变而显著变化。因此,基-覆界面倾角对灾源点位置影响最大,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对灾源点位置无显著影响。
图6 灾源点位置随堆积高度h变化图
由傍依坡角(图5)及堆积高度(图6)对灾源点影响结果知:灾源点位置并未随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的改变而显著变化。因此,基-覆界面倾角对灾源点位置影响最大,傍依坡角和堆积高度对灾源点位置无显著影响。2.2失稳时间
本文编号:40579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ongchengguanli/4057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