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的变迁历程、动因逻辑与未来选择
发布时间:2025-06-29 19:49
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历经以服务国家工业建设为目标的调整重建、关注院校设置标准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满足高等教育自身事业发展的外延式供给和体现内涵发展的分类设置标准建构四个发展阶段。从政策演变的动因逻辑来看,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是在寻求对外部政治、经济体制与社会发展需求的主动适应和对内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与高校内涵发展需要的引领中逐步调适变迁的。未来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调适的应然选择如下:健全高校设置条例或规定,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调控的高校设置及布局体制;高校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高校设置政策实施的过程保障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的监测评价制度;建立基于标准建设的高校分类设置管理框架,引导高校分类发展。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
1. 以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工业建设需要为目标的调整重建阶段(1949年-1978年)
2. 基于标准的初步制度化和法制化阶段(1978年-1998年)
3. 以满足规模发展为重点的外延式供给和以巩固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布局调整阶段(1999年-2009年)
4. 以促进内涵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分类设置标准的建构与引领阶段(2010年至今)
二、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变迁的动因逻辑
1. 高校设置政策的变迁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体现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适应性逻辑向市场经济时期关注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的变迁趋势
2. 不同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是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变迁的关键影响因素
3. 高校设置与布局的政策规定和管理实践体现了对不同阶段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内涵发展需求的适应与引领
三、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调适的未来选择
1. 健全和完善高校设置相关法规,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调控的高校设置及布局体制
2. 高校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新设院校既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也要考量对国家战略和重大区域战略的适应和引领
3. 高校设置政策实施的过程保障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的监测评价制度
4. 建立基于标准建设的高校分类设置管理框架,引导各类高校分类发展
本文编号:4054748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变迁的历史脉络
1. 以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国家工业建设需要为目标的调整重建阶段(1949年-1978年)
2. 基于标准的初步制度化和法制化阶段(1978年-1998年)
3. 以满足规模发展为重点的外延式供给和以巩固体制改革为核心的布局调整阶段(1999年-2009年)
4. 以促进内涵发展为目标的高校分类设置标准的建构与引领阶段(2010年至今)
二、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变迁的动因逻辑
1. 高校设置政策的变迁与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紧密相连,体现了从计划经济时期以政府为主导的外部适应性逻辑向市场经济时期关注高等教育自身发展逻辑的变迁趋势
2. 不同时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是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变迁的关键影响因素
3. 高校设置与布局的政策规定和管理实践体现了对不同阶段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内涵发展需求的适应与引领
三、我国高校设置与布局政策调适的未来选择
1. 健全和完善高校设置相关法规,建立国家统筹、分级调控的高校设置及布局体制
2. 高校设置政策的价值取向要体现公平与效率相互促进,新设院校既要考虑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需求,也要考量对国家战略和重大区域战略的适应和引领
3. 高校设置政策实施的过程保障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探索建立第三方专业机构参与的监测评价制度
4. 建立基于标准建设的高校分类设置管理框架,引导各类高校分类发展
本文编号:40547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shifanjiaoyulunwen/4054748.html
上一篇:新木桶效应在畜牧兽医类院校建设中的应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
最近更新
教材专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