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教育论文 > 小学教育论文 >

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叙事研究 ————以河南省某乡村小学为例

发布时间:2023-06-16 20:23
  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乡村教师。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相继颁布一系列政策,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整体上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乡村教师“留不下”、“教不好”的问题依然存在。生活在农村的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究竟如何?如何改善其生存困境?本文用叙事研究的方式呈现乡村小学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教师的生存状态进行剖析,并对如何改善乡村教师生存困境提出可行性建议。本研究选取Z小学三位教师,从教师的职业生活和闲暇生活对其生存状态进行考察。笔者通过现场观察、深度访谈、写生活日记等方法收集教师在自然情境下的生活资料,并以整体描述和具体叙事的方式整理成文。对于研究资料的分析,本文既关注教师生存状态的个体差异,更注重对教师生存状态共性问题的考察。而且本文也关注乡村教师如何处理职业生活和闲暇生活二者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借助于相关的理论和研究文献对研究发现进行解释和分析,最后提炼出相关结论。对个案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活和闲暇生活的调研发现,乡村学校教师的职业生活逐渐失去生命力,乡村教师群体中存在三种不同的职业生活状态:安于现状、放弃挣扎型;超越胜己型;观望、伺机而动型。在闲暇生活方面,研究发现,乡村教师...

【文章页数】:8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由
        (一)教育政策背景
        (二)乡村教育发展的现实呼唤
        (三)个人兴趣追求
    二 文献综述
        (一)教师生存状态的内在结构
        (二)教师生存状态的现状探讨
        (三)教师生存状态的影响因素
        (四)教师生存状态的改善策略
        (五)研究述评
    三 教师生存状态的理论架构
        (一)教师生存状态理论架构依据
        (二)教师职业生存状态与闲暇生存状态
    四 研究设计
        (一)研究问题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方法
    五 概念界定
        (一)乡村小学
        (二)教师生存状态
        (三)教师职业生存状态
    六 论文框架
第二章 从研究对象到研究者:走进研究现场
    一 Z校教师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一)教师生活的地方
        (二)教师工作的地方
    二 三 位教师的选择
        (一)无可奈何的刘老师
        (二)热爱教育事业的金老师
        (三)坐等退休的王主任
    三 研究者的身份
        (一)研究者对自身身份的审视
        (二)研究者对专业身份的思考
第三章 从职业生存到闲暇生存:教师生存状态素描
    一 Z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
        (一)教师工作环境素描
        (二)教学生活日常事务
        (三)学校领导管理风格
        (四)教师职业发展状态
        (五)研究者旁白
    二 Z小学教师闲暇生存状态
        (一)教师的闲暇时间
        (二)教师的闲暇活动
        (三)聚焦社会交往
        (四)研究者旁白
    三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适应、守望或是坚守:个案教师生存状态剖析
    一 无可奈何的适应者
        (一)微薄的工作收入
        (二)封闭的生存环境
        (三)心理交往空间的失衡
    二 茫然无助的追逐者
        (一)“干得好”但无发展
        (二)教育归属感缺失
        (三)在专业化的边缘游走
    三 奋力挣扎的守望者
        (一)农村教师的多重角色
        (二)困顿中坚守
第五章 乡村小学教师生存困境与改进
    一 乡村小学教师的生存状态
        (一)教学生活的“盲”与“茫”
        (二)教师职业认同感低
        (三)忙碌单一的闲暇生活
    二 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影响因素
        (一)教师职业上升渠道不畅通
        (二)学校公共生活缺失
        (三)家庭教育责任转移
    三 乡村小学教师生存状态的改进策略
        (一)加强乡村小学师资建设—政府层面
        (二)塑造积极的学校生活—学校层面
        (三)教师自我提升—个人层面
    四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外文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33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aoyulunwen/xiaoxuejiaoyu/3833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3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