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儿童探索行为的“野趣”景观设计探析
发布时间:2025-02-06 18:3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土风貌与松软的土地逐步被人工造景与硬化路面取代,限制了儿童对生活环境的认知,造成儿童失去了对自然的敏感性。基于儿童本能的好奇与探索行为,应当探求和提取自然的"野趣"来保留与还原生态资源,以便为儿童在户外活动与游戏过程中提供丰富的、动态的、可参与性的景观,满足儿童亲近大自然的心理需求。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营造“野趣”景观的缘由
(一)儿童对户外景观的功能诉求
(二)“野趣”对激发儿童体验意识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户外探索行为对景观设计理念的导向分析
(一)建立景观设计的可体验性思维
(二)“野趣”观察的客体
三、“野趣”场地的设置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一)“野趣”环境的内、外部关系
(二)适宜“野趣”的场所类型分析
1. 校园
2. 居住区
3. 公园
四、营造“野趣”景观的体验性
(一)挖掘“野趣”的体验感
(二)设计“野趣”的体验性活动
1. 亲近动植物
2. 游戏互动
3. 教育活动
结语
本文编号:4030738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一、营造“野趣”景观的缘由
(一)儿童对户外景观的功能诉求
(二)“野趣”对激发儿童体验意识的积极作用
二、儿童户外探索行为对景观设计理念的导向分析
(一)建立景观设计的可体验性思维
(二)“野趣”观察的客体
三、“野趣”场地的设置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
(一)“野趣”环境的内、外部关系
(二)适宜“野趣”的场所类型分析
1. 校园
2. 居住区
3. 公园
四、营造“野趣”景观的体验性
(一)挖掘“野趣”的体验感
(二)设计“野趣”的体验性活动
1. 亲近动植物
2. 游戏互动
3. 教育活动
结语
本文编号:40307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chujiaoyulunwen/4030738.html
上一篇:幼儿园教师职业生涯适应力对离职意向的影响: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
下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