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三农论文 >

德治参与:现代乡村治理中的乡贤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5-06-04 04:33
  作为乡土社会中精英,乡贤长期以来成为乡村治理体系的中流砥柱,因其“见贤思齐、崇德向善、造福桑梓”,更被视作乡村德治的重要载体。改革开放后,乡村社会的治理现状不容乐观。随着城市化变迁逐步衰落,乡村人口人口空心化和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传统文化受市场经济冲击走向荒漠化、乡村共同体逐渐消解、乡村道德伦理秩序失范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使原本富有生机的乡土社会面临严峻挑战。党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需“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现实困境的呼吁和政策引领下,乡村德治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而乡贤组织作为乡村德治推进的重要角色,无论是在继承与弘扬传统道德文化还是助力当下乡村善治上,都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提供了全新的思路。本文立足于乡村德治,首先分析了传统社会中乡贤参与乡村治理中的形态,总结了传统社会德治的基本内容,概括了乡贤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权威形态和以自身道德品行为核心的济世形态,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传统乡贤的缺陷。接着以当下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和乡村德治的困境为研究的起点,回顾了传统社会的德治形态以及乡贤在其中发挥的具体作用和不足之处,梳理了乡村社会公共性在熟人社会变...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 选题由来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现状
        1. 对德治的研究
        2. 对乡贤组织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1. 研究思路
        2. 研究方法
    (五) 重要概念厘定
        1. 德治
        2. 乡贤组织
二、传统乡村德治中乡贤参与的两种形态
    (一) 传统社会德治基本内容
        1. 对统治者提出道德要求
        2. 对民众进行道德教化
        3. 德治的制度化实践
    (二) 传统社会德治中乡贤的两种形态
        1. 以政治伦理为核心的权威形态
        2. 以道德品行为核心的济世形态
    (三) 传统乡贤的不足
        1. 传统乡贤价值观与当代德治需求的冲突
        2. 传统乡贤个体力量的缺陷
        3. 村民“原子化”带来的困境
三、现代乡村德治变迁中的乡贤组织定位
    (一) 乡村德治中社会的公共性变迁
        1. 乡村社会的公共性特质
        2. 乡村社会的公共性变迁表征
    (二) 乡贤组织参与乡村德治的必要性
        1. 乡村德治环境的改变
        2. 现行乡村德治主体结构面临的困境
        3. 乡贤组织参与补充乡村德治结构的必要性
    (三) 乡贤组织在乡村德治中的角色
        1. 乡村德治中的角色
        2. 乡贤组织在乡村德治中的分工和定位
四、乡贤组织激活乡村德治的内生性力量
    (一) 乡村德治主体的重塑
        1. 乡贤组织——村落理事会的产生及职能
        2. 德治主体的再造与规则供给
    (二) 德治内生性力量的生成逻辑
        1. 自治内生需求提供德治根本动力
        2. 社会发育奠定德治内源基础
        3. 民间权威助推德治内生力量
    (三) 激活德治内生力量的实践探索
        1. 给定正当身份,吸纳在村乡贤
        2. 调动内生资源,引导乡村治理
        3. 激发协商动力,小事处理“扁平化”
五、乡贤组织带动乡村德治的民间性参与
    (一) 乡村德治组织的生成
        1. 乡贤组织——乡贤参事会的产生及组织结构
        2. 乡贤组织的德治特征
    (二) 德治民间参与的文化基因
        1. 道德文化形塑现代公民气质
        2. 文化礼堂构筑“公共领域”
        3. 游子情节力促权威回归
        4. 自治文化王权止于县政
    (三) 带动德治民间参与的实践探索
        1. 设立民间奖项,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2. 搭建教育平台,培育基层德治意识
        3. 完善约束机制,规范日常德治环境
六、乡贤组织促进乡村德治的多元性融合路径
    (一) “三治合一”中乡贤组织的地位和作用
        1. 乡贤组织的德治参与弥补乡村自治
        2. 乡贤组织的德治参与深化乡村法治
    (二) 乡贤组织参事涉及的三大核心关系
        1. 乡贤参事与村民自治的关系
        2. 传统伦理与现代治理的关系
        3. 精英协商与群众协商的关系
    (三) 乡贤组织促进乡村德治的方向和路径
        1. 赋予乡贤组织参与乡村治理合法性
        2. 健全乡贤组织参与村治的运行机制
        3.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组织影响力
七、结论与不足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4049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sannong/4049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0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