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嬗变:历程及特点
发布时间:2025-05-27 04:32
海南省管辖海域面积达200万平方公里,海南渔民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续开发南海的特有群体,南海是海南渔民的"祖宗海"。海南渔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海洋民俗文化。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海洋强省"战略及海南自由贸易区港逐步实施,海南在中国南海的地位举足轻重。进一步系统归纳总结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发展历程,深度挖掘海南特色多元海洋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提升海洋民俗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促进海南社会文化发展,逐步提升海南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海洋民俗文化
二、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嬗变及特点
(一)隋唐以前,海南以黎族先民为主,黎族文化萌芽并逐步发展,海南的陆海民俗文化相伴而生,但海洋性特征更为突出。
(二)唐宋元时期,朝廷贬官命官、士族世家、将军士兵、和尚僧人等多种身份的人进入海南,中原文化深入海南的方方面面,与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发展;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南海《更路簿》孕育并用于实践,海南“外向性”海洋民俗文化特征凸显,“崇商性”海洋民俗文化逐步发展。
(三)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开拓航线,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空前繁荣;南海《更路簿》被渔民普遍应用,渔民民间海神信仰与祭海仪式臻于完善;明朝后期至清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但海南的内外交流不断,海南“以海为田,以海为商”初具规模。
(四)近代时期,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国内战乱不断,海南大批民众移居海外,热带海洋民俗文化外向崇商性、冒险探索性、多元复杂性特征明显,海洋民俗文化曲折发展。
(五)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陆地民俗文化与海洋民俗文化相互影响,海南陆地民俗文化与海洋民俗文化相融合,积极传承与合理开发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的参与主体、形式、内容及功能多元化更加明显。
三、结语
本文编号:4047515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海洋民俗文化
二、海南海洋民俗文化嬗变及特点
(一)隋唐以前,海南以黎族先民为主,黎族文化萌芽并逐步发展,海南的陆海民俗文化相伴而生,但海洋性特征更为突出。
(二)唐宋元时期,朝廷贬官命官、士族世家、将军士兵、和尚僧人等多种身份的人进入海南,中原文化深入海南的方方面面,与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相互影响、融合发展;随着海上丝绸之路不断拓展,南海《更路簿》孕育并用于实践,海南“外向性”海洋民俗文化特征凸显,“崇商性”海洋民俗文化逐步发展。
(三)明朝前期,国力强盛,郑和下西洋进一步开拓航线,海南海洋民俗文化空前繁荣;南海《更路簿》被渔民普遍应用,渔民民间海神信仰与祭海仪式臻于完善;明朝后期至清朝,政府推行“海禁”政策,但海南的内外交流不断,海南“以海为田,以海为商”初具规模。
(四)近代时期,帝国主义入侵中国,国内战乱不断,海南大批民众移居海外,热带海洋民俗文化外向崇商性、冒险探索性、多元复杂性特征明显,海洋民俗文化曲折发展。
(五)新中国成立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陆地民俗文化与海洋民俗文化相互影响,海南陆地民俗文化与海洋民俗文化相融合,积极传承与合理开发海洋民俗文化,海洋民俗文化的参与主体、形式、内容及功能多元化更加明显。
三、结语
本文编号:40475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ekelunwen/zgmzsz/4047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