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时期《燕行录》中的中国 ——以《老峰燕行记》《老稼斋燕行日记》《庚子燕行杂识》为中心

发布时间:2025-07-06 16:55
  康熙时期(1661-1722年)是清朝的一个承上启下的时期。在此期间,康熙平定三藩、统一台湾、抵御外侵、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亲征朔漠、重农治河、兴修水利、兴文重教、编纂典籍,清朝藉此由前期的不稳定逐渐进入稳定繁盛时期。而在同一时期的朝鲜朝,因为华夷观的影响,以及与后金两次战争的悲惨记忆,使得朝鲜朝对满族,乃至整个清朝的社会集体想象是负面的。一些出使清朝的朝鲜朝使臣受此影响,在纪行游记中塑造消极的中国形象。但随着满清统治逐渐步入稳定,对朝鲜朝采取怀柔政策,使得朝鲜朝使臣看待清朝的眼光逐渐发生变化,在游记中塑造的中国形象也随之改变,但仍无法摆脱原有社会的影响,而呈现出一种矛盾的状态。本论文主要是以闵鼎重的《老峰燕行记》、金昌业的《老稼斋燕行日记》和李宜显的《庚子燕行杂识》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康熙时期《燕行录》描绘的中国形象进行一个总结。通过分析康熙王朝逐渐稳定繁荣背景下的中国形象的变迁,从而得出以下论点:康熙时期《燕行录》中关于中国形象的塑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呈现出客观化的趋势。虽然有反复,但是中国形象还是从最初的消极逐渐变成较为客观积极。而游记中“他者”形象的...

【文章页数】:9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现状
        一、外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的研究现状
        二、《燕行录》的研究现状
        三、康熙时期《燕行录》的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和目的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目的
第二章 康熙时期的中国与朝鲜
    第一节 康熙时期的中国
        一、康熙时期中国社会概况
        二、康熙时期中国外交概况
    第二节 康熙时期的朝鲜朝
        一、康熙时期朝鲜朝社会概况
        二、康熙时期朝鲜朝外交概况
第三章 《老峰燕行记》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中国地理形象
    第三节 中国人形象
        一、官员形象
        二、康熙形象
        三、汉人形象
    第四节 朝鲜朝使臣的态度
第四章 《老稼斋燕行日记》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中国地理形象
        一、辽东景色
        二、北京景色
    第三节 中国人形象
        一、康熙形象
        二、官员形象
        三、市民形象
    第四节 朝鲜朝使臣的态度
第五章 《庚子燕行杂识》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作者生平
    第二节 中国地理形象
    第三节 康熙形象
    第四节 朝鲜朝使臣的态度
第六章 康熙时期《燕行录》中的中国形象变迁
    第一节 初期中国形象
    第二节 中期中国形象
    第三节 后期中国形象
    第四节 朝鲜朝使臣态度的转变
第七章 “自我”映射下的“他者”
    第一节 朝鲜朝社会的集体想象
    第二节 燕行使臣的集体情结
    第三节 朝鲜朝国内的思想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4056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shoufeilunwen/zaizhiboshi/4056073.html

上一篇:论弗里达·卡洛意向性的表达对我的启示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8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