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思想评论论文 >

孟子慈善思想的伦理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0 11:24
  孟子是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被后世尊奉为“亚圣”,其思想也与孔子的思想合称为“孔孟之道”,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孟子生于战国时期,在目睹了诸侯征战、民无恒产、野有饿莩的社会现实之后,感喟民生多艰,表达出对扶贫济困、保障民生的强烈诉求,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的慈善救助思想,对于当下慈善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本文以此立意,对孟子的慈善思想进行伦理审视,力图展现孟子慈善思想全貌,为建构当代慈善伦理提供道德资源。中国传统语境下的“慈善”本义是指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近代以来,在与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又融入了帮贫济困、救助弱者等含义。时至今日,慈善已经成为了善心、善举、善功三者的有机统一。因此,本文从慈善的道德理念、行为选择以及社会功效三个维度来探讨孟子的慈善思想。通过研究发现,孟子以人性本善作为其慈善思想的出发点,通过分析人禽之别揭示了人是道德性的存在,并有着向善之心和向善之能,为人们从事慈善活动确立了可能性和必然性。孟子在继承传统的民本思想和发扬孔子的仁爱思想的基础上,通过对君民关系和义利关系的体认,进而提出了以民为本,重义轻利的慈善理念。运用推己及人、由内而外的方法,描述了人们慈... 

【文章来源】:苏州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一) 国内研究现状
        (二) 国外研究现状
        (三) 简要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慈善的相关概述
    第一节 慈善概念界定
        一、慈善
        二、慈善思想
        三、慈善事业
    第二节 慈善的伦理特性和社会功能
        一、慈善的伦理特性
        二、慈善的社会功能
    第三节 孟子的慈善思想
第二章 孟子慈善思想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资源
    第一节 孟子慈善思想的时代背景
        一、诸侯混战的政治局面
        二、民无恒产的经济状况
        三、野有饿莩的社会现实
        四、百家争鸣的思想文化
    第二节 孟子慈善思想的理论资源
        一、对《尚书》民本思想的发展
        二、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继承
第三章 孟子慈善思想的理论建构
    第一节 恻隐之心,扩充良能的慈善动因
        一、人是道德性的存在
        二、人皆有向善之心与向善之能
    第二节 以民为本,重义轻利的慈善理念
        一、人为天地贵的价值判断
        二、以民为本的政治诉求
        三、重义轻利的价值取向
    第三节 关爱穷民,养教并重的慈善路径
        一、养四穷民的弱者关怀
        二、实施荒政的救助政策
        三、养教并重的保障模式
    第四节 天下为公,社会大同的慈善目标
第四章 孟子慈善思想的历史局限及现代转化
    第一节 “大慈善”:当代中国慈善的定位
    第二节 孟子慈善思想的历史局限
        一、宗法伦理的束缚
        二、小农经济的制约
    第三节 孟子慈善思想的现代转化
        一、明确政府角色,引导慈善发展
        二、培育公民责任,坚持依法行善
        三、利用现代技术,开辟多元路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35341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sixiangpinglunlunwen/335341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7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