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法性与法治:教义性视角下的考察
本文关键词:合法性与法治:教义性视角下的考察 出处:《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对法治理想的恰当解释要区分政治性的法治观与教义性的法治观。教义性的法治观把法律视为一种自主性的规范实践,而非政治行动的工具,因此恰当的法治理论要呈现完整的合法性主张。合法性的概念分析要区分判准意义和教义性意义,哈特、富勒等理论家所发展的法治观关注了合法性的判准意义,但忽视了法律与价值世界的更深关联。德沃金对解释性概念的运用,使得法律在实践中的功能同时呈现出合法性的判准意义和教义性意义。法治观念在法律体系的运行同政治道德原则之间建立了实质关联,更具有理论吸引力。
[Abstract]:The proper interpretation of the ideal of the rule of law should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political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doctrinal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The doctrinal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regards law as an autonomous normative practice rather than a tool for political action. Therefore, the proper theory of rule of law should present a complete claim of legitimacy. The conceptual analysis of legality should distinguish the significance of judgment from the meaning of doctrine, Hart. Fuller and other theorists developed the view of the rule of law which focused on the validity of the judgment, but ignored the deeper connection between law and the world of value. Dworkin's application of the concept of interpretation. This makes the function of law in practice present both the validity and the doctrinal meaning. The concept of rule of law establishes a substanti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operation of the legal system and the political and moral principles, which is more attractive in theory.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中欧法学院;
【分类号】:D902
【正文快照】: 由于法律是最重要的社会实践和政治机制,因此很多理论家认为,法治理想(the ideal of rule oflaw)是法律实践所应具备的道德品格。①然而这种道德品格应该落实在何处,这个问题使法治同其他政治理念,如平等、正义等,面临同样的理论困境。从概念分析的角度来讲,法治理想是一种积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景辉;;法律的内在价值与法治[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叶方兴;;道德法律化必然遭遇困境吗?——与戴茂堂教授商榷[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7期
3 于明;;法律规则、社会规范与转型社会中的司法——《叔向使诒子产书》的法理学解读[J];北大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4 刘爱龙;;法理学三十年之法的价值问题研究述评[J];北方法学;2009年01期
5 陈秀萍;;和谐社会语境中进取性社会利益及司法保护——“彭宇案”引发的思考[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6 朱力宇;熊侃;;过渡司法及其在原苏联、东欧国家的实践[J];北方法学;2011年05期
7 梁鹏;徐学鹿;;论和谐商法[J];北方法学;2012年03期
8 郭栋;;侵权法中的作为义务探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9 郭一精;;文化自觉视阈下的道德法律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10 万绍和;;论法治的稳定性——法治理论预设前提分析[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4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7 雷兴虎;刘斌;;强化公司社会责任与公司法人格否认制度的完善[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全球化趋势中跨国发展战略与企业社会责任”法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8 杨朝霞;;论动物福利立法的定位——道德法律化的视角[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陈树森;;调解率的功能回归与机制重构——由案件调解后申请执行情况引发的追问、慎思与求解[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石愚;;我国行政诉讼异地管辖制度疑与探[A];第三届西部律师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7 樊安;英美法理学中的整体性问题[D];吉林大学;2011年
8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9 孙妍;当代中国物权法基本问题的反思[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闫立忠;公民体育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3 姚鹏;论我国政府采购程序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4 刘委;法律秩序的生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毛忠华;程序正义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原黎黎;从“清官情结”看徒法不能以自行[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俊;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卫玮;国家法与少数民族习惯法适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9 童泽福;引咎辞职行为的道德性及其内部控制[D];南昌大学;2010年
10 贾彬;律师公益诉讼若干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强世功;;中国宪法中的不成文宪法——理解中国宪法的新视角[J];开放时代;2009年12期
2 马长山;公民意识:中国法治进程的内驱力[J];法学研究;1996年06期
3 马长山;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法治的基础和界限[J];法学研究;2001年03期
4 高鸿钧;现代法治的困境及其出路[J];法学研究;2003年02期
5 陈景辉;;裁判可接受性概念之反省[J];法学研究;2009年04期
6 顾培东;;中国法治的自主型进路[J];法学研究;2010年01期
7 苏力;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化和法治[J];法学研究;1998年01期
8 苏力;变法,法治建设及其本土资源[J];中外法学;1995年05期
9 蒋立山;中国法治道路初探(上)[J];中外法学;1998年03期
10 凌斌;;法治的两条道路[J];中外法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晓东;;规范主义合法性理论的衰落与重建[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2 刘红卿;洛克《政府论两篇》中两种政府合法性理论的对比分析[J];河南社会科学;2001年01期
3 徐燕斌;;礼的合法性价值初探[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郝宇青;;论合法性理论之流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5 邹华安;;西方合法性理论论略——对合法性概念的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6 冯军;;刑事判决合法性评价的基本范畴探讨[J];东方法学;2008年06期
7 燕艳;韩彦霞;;法律合法性及关联理论梳议[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8 杨松禄;;中国古代君权合法性探源[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9 马良怀;;秦汉之际皇权合法性理论的探寻与建构[J];哲学研究;2012年01期
10 王海成;;从武王伐纣到《大义觉迷录》——中国古代的“合法性”理论及其特点[J];人文杂志;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赵静;;关于邓小平政治合法性理论的思考[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全面发展(上)[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晓东;重塑价值之维[D];吉林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毅;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张艳辉;网络公共领域与公共政策合法性[D];黑龙江大学;2007年
3 杨旭;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新企业合法性研究[D];大连工业大学;2014年
4 刘荻;论司法的合法性与法律商谈[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5 文洋;从唯物史观到合法性[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曾东平;西方政治合法性理论对我国课程改革的借鉴[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高帅;组织合法性与企业技术追赶绩效[D];浙江大学;2015年
8 李剑;哈贝马斯法律合法性理论及其对当下中国法治社会之观照[D];湖南大学;2010年
9 刘国华;哈贝马斯交往理性法律合法性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高海平;马克斯·韦伯法律正当性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4276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427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