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家庭伦理的儒学内涵与权利的备选位置

发布时间:2018-04-06 01:37

  本文选题:家庭伦理 切入点:反馈模式 出处:《法制与社会发展》2014年03期


【摘要】:家庭伦理的反馈模式及其内在的孝道理念并非儒家的创设,而是被写入儒学文本的历史。它又在当代民众的日常生活中滋生出来。儒学文本上的孝道理念出现在司法判决书上,说明法官把儒学文本视为孝道理念的权威表达,并且要借用权威表达来加强判决的权威性。涉孝纠纷一旦出现就表明,仅凭自然的血缘亲情来维持代际关系并不可靠,因而权利话语和伦理话语成为民众解决代际关系问题的两种备选方案。中国何以会出现代际法律制度,仅仅只是中国的立法对中国的儒家化代际伦理制度做了法律上的修辞而已,使得权利话语优先被选只是为了促使伦理话语优先被选,继而意味着"制定法之治"与"法治国之治"两种法治观要由前者转向后者。
[Abstract]:The feedback mode of family ethics and its inner filial piety are not the creation of Confucianism, but the history of Confucian texts.It also thrives in the daily life of contemporary people.The concept of filial piety in Confucian texts appears in the judicial judgment, which shows that the judges regard Confucian texts as the authoritative expression of filial piety, and use the authoritative expression to strengthen the authority of the judgment.Once the dispute about filial piety appears, it shows that it is not reliable to maintain the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 only on the basis of natural kinship, so the right discourse and ethical discourse become the two alternatives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hip.Why is there an intergenerational legal system in China? it is only that the Chinese legislation has made legal rhetoric to the Confucian intergenerational ethical system in China, which makes the right discourse first chosen onl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thical discourse to be chosen first.Then it means that the rule of law and the rule of law should be changed from the former to the latter.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法学院理论法学研究中心;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乡土社会变迁与基层司法创新机制研究”(12BFX015)
【分类号】:D90-05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黄宗智;;中西法律如何融合? 道德、权利与实用[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3 苏力;;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J];中国法学;2010年01期

4 顾培东;;能动司法若干问题研究[J];中国法学;2010年04期

5 樊浩;;当前中国伦理道德状况及其精神哲学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6 陈少明;;《论语》的历史世界[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7 王铁仙;;两种中国文化传统:区分、辩证与融通[J];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陈皆明;投资与赡养——关于城市居民代际交换的因果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8年06期

9 王庆节;伦理道义的存在论基础与子女孝养父母的道德本分[J];哲学研究;2003年10期

10 李拥军;;“孝”的法治难题及其理论破解[J];学习与探索;2013年10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8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东;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论[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4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5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7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费孝通;家庭结构变动中的老年赡养问题——再论中国家庭结构的变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3期

2 袁方;中国老年人在家庭、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年03期

3 苏力;基层法院法官专业化问题——现状、成因与出路[J];比较法研究;2000年03期

4 王冠玺;;再论中国法学发展的“十字现象”(下)——从现代化法律的继受中反思“中国特色”[J];比较法研究;2009年03期

5 宋英辉;史立梅;郭云忠;孟军;廖明;杨雄;;检察机关适用刑事和解调研报告[J];当代法学;2009年03期

6 陈永生;;论侦查讯问录音录像制度的保障机制[J];当代法学;2009年04期

7 方乐;;司法行为及其选择的文化注释——以转型司法中的中国法官为例[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8 杨建军;;“司法能动”在中国的展开[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1期

9 徐钝;;论司法能动的道德风险——道德权利语境下的比较性诠释[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陈金钊;;法官司法的克制主义姿态及其范围[J];法律方法;2008年0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李辰 安平;[N];人民法院报;2010年

2 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张建伟;[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张伟刚;[N];人民法院报;2010年

4 沈宝祥;[N];学习时报;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杨;;浅谈儒学对中国封建法律思想的影响[J];法制与社会;2009年25期

2 潘新U,

本文编号:1717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17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dd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