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架秩序与规范审查——“华源公司诉商标局等商标行政纠纷案”一审判决评析
本文选题:过渡期制度 切入点:商标法 出处:《交大法学》2017年01期
【摘要】:《关于申请注册新增零售或批发服务商标有关事项的通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2012年12月14日发布)所创设的过渡期制度,是商标局以法律拟制技术表达的法律政策(个别规范),而非《商标法》所规定的"同一天"的"重新定义"。它既非法律所明确授权,又非法律所禁止。在内容上,过渡期制度对于《商标法》的顺畅实施而言是必要的。同时,1993年先例的存在等立法事实表明,商标局对它的创设也是法律秩序所容认的。"华源公司诉商标局等商标行政纠纷案"一审判决有重大疑问。
[Abstract]:The interim system created by the notice on matters relating to the Application for Registration of newly added Trademark of Retail or Wholesale Services (promulgated by the Trademark Office of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on December 14, 2012),It is the legal policy expressed by the Trademark Office in the form of legal fiction (individual norms), not the "redefinition" of "the same day" as stipulated in the Trademark Law.It is neither expressly authorized by law nor prohibited by law.In content, the transitional system is necessary for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Trademark Law.At the same time, the existence of precedents in 1993 and other legislative facts show that the creation of the Trademark Office is also accepted by the legal order. "Huayuan Company v. Trademark Office and other trademark administrative disputes, "first instance judgment has major doubts."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23.43;D92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传柏,李曙明;北方十省市商标办案协作会在郑召开[J];中华商标;2000年01期
2 李琛 ,孙维国;商标固有的显著性对其扩大保护的影响——关于两“醒目”商标异议案裁定结果不同的一种解释[J];知识产权;2003年05期
3 左旭初;我国第一部商标法规诞生始末[J];中华商标;2004年04期
4 王翔;赵泓任;;从商标功能的演变看商标保护理论的发展[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7期
5 安青虎;;品牌与商标[J];知识产权;2006年04期
6 邱平荣;张晓云;;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商标保障策略探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7 谷昕;;浅议中药商标保护问题及对策[J];经营管理者;2011年22期
8 周新艳;;试看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J];电子知识产权;2011年11期
9 唐永春;国际商标保护简述[J];国际贸易问题;1986年02期
10 谢元元;著名商标保护的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9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凯;;药品商标保护的最新进展[A];中国药学会医药知识产权研究专业委员会2013年学术年会会议资料[C];2013年
2 瞿东亮;;如何运用商标保护战略防范商标侵权的风险和提高维权的力度[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下)[C];2009年
3 孔德丽;;关于闲置商标的几点看法[A];哈尔滨市工商行政管理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会刊暨2001年度获奖优秀理论文章调研成果汇编[C];2003年
4 蔡叶菁;;商标共存问题研究——原理、比较与建构[A];探索社会主义司法规律与完善民商事法律制度研究——全国法院第23届学术讨论会获奖论文集(下)[C];2011年
5 刘佳婕;;论在先使用商标的保护[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四部分[C];2013年
6 路洋;;试论商标的显著性特征[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7 刘远山;夏余杨;;论我国商标侵权及其民事和行政法律制裁[A];当代法学论坛(2007年第1辑)[C];2007年
8 姜斐斐;;论商标的淡化及其法律规制[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年会暨中国律师知识产权高层论坛论文集(上)[C];2009年
9 赵立春;;巧选商品项目,合理保护商标[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二部分)[C];2014年
10 李静冰;;缺乏内在显著性的著名商标是否受反淡化法的保护——2002年国际商标协会第124届年会模拟法庭辩论综述[A];入世后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实务研讨会暨全国律协知识产权专业委员会2002年年会论文汇编[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红霞;论商标价值的构成[N];中国工商报;2002年
2 于梦;中部六省商标保护协作网将建[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记者 王英;我市新增知名商标57件[N];苏州日报;2009年
4 李南玲 李 萍;“商标短视病”缠身中国企业[N];中国企业报;2005年
5 记者 姜龙;我市去年查办商标案件109起[N];大庆日报;2010年
6 记者 甘晓妹 通讯员 苗青;17个商标和企业将被重点保护[N];徐州日报;2010年
7 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周新艳;中国企业海外商标保护需求特点[N];国际商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春 实习生 许梦迪;构筑起企业商标保护“防火墙”[N];中国工商报;2012年
9 陈希荣 牟文秋;包装图案及商标的定位与设计[N];中国包装报;2005年
10 陈奇伟 刘晓军;商标与知识经济时代[N];中国工商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小武;商标反淡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2 叶强;我国商标侵权治理的制度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3 黄晖;商标权利范围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4 徐聪颖;论商标的符号表彰功能[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魏森;论商标的淡化[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6 金YТ,
本文编号:17193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193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