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遏制专利蟑螂:美国专利诉讼费用移转规则的新发展

发布时间:2018-04-13 15:07

  本文选题:专利蟑螂 + 专利主张实体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摘要】:美国的专利蟑螂问题非常严峻。美国认为专利蟑螂对其创新与经济造成的损失远大于给发明人的回报。滥行诉讼是对专利蟑螂的主要诟病。2014年以来,美国法院适用了较宽松的费用移转标准,国会努力修改费用移转规则,一些州实施了保证金及惩罚性赔偿规则。美国实践反映其转向主、客观独立标准,严惩恶意诉讼以及努力恢复使用者与专利权人利益平衡。专利蟑螂在我国爆发的风险不断增大。但是,我国《专利法》仅赋予专利权人合理开支求偿权,对滥诉者无赔偿规定。司法实践存在依据不足、标准不一及标准过严问题。我国宜适当吸取美国经验教训,合理设置恶意诉讼的赔偿及保证金规则,防治专利蟑螂滥用诉权,促使专利运营良性发展。
[Abstract]:The problem of patented cockroaches in the United States is serious.The United States believes that patented cockroaches are far more costly to innovation and the economy than they are to inventors.Indiscriminate litigation is a major criticism of patented cockroaches. Since 2014, U.S. courts have applied looser fee transfer standards, Congress has sought to revise fee transfer rules, and some states have imposed margin and punitive damages.American practice reflects its shift to subjectivity, objective and independent standards, severe punishment of malicious litigation and efforts to restore the balance of interests between users and patentees.The risk of a patent cockroach outbreak in China is increasing.However, the Patent Law of our country only grants the patentee the right to claim reasonable expenses, and there is no provision for compensation to the patentee.There is insufficient basis, different standards and too strict standards in judicial practice.In our country, we should draw lessons from American experience, set up the rules of compensation and deposit of malicious lawsuit reasonably, prevent patent cockroaches from abusing their right of action, and promote the benign development of patent operation.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
【基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九届博士后研究人员科研项目“美国遏制‘专利蟑螂’的实践与启示”
【分类号】:D971.2;DD9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聂鑫;;专利恶意诉讼的认定及其法律规制[J];知识产权;2015年05期

2 徐棣枫;郄志勇;;美国专利案件中的律师费承担规则及其发展[J];知识产权;2014年10期

3 易继明;;美国《创新法案》评析[J];环球法律评论;2014年04期

4 易继明;;遏制专利蟑螂——评美国专利新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5 孙远钊;;专利诉讼“蟑螂”为患?——美国应对“专利蟑螂”的研究分析与动向[J];法治研究;2014年01期

6 李晓秋;;未决之命题:规制专利恶意诉讼的“路”与“困”——兼评新《专利法》第23条、第62条[J];学术论坛;2010年02期

7 王活涛;郑友德;;专利恶意诉讼及其法律应对[J];知识产权;2009年05期

8 郭卫华;滥用诉权之侵权责任[J];法学研究;199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亦淼;;专利侵权诉讼证据开示制度研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17年01期

2 谢光旗;;遏制专利蟑螂:美国专利诉讼费用移转规则的新发展[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7年01期

3 薛亚君;;专利蟑螂规制措施研究[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05期

4 高金强;;论民事诉权的滥用和规制[J];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5 高戚昕峤;;专利蟑螂:法理危机与遏制之道[J];河北法学;2016年10期

6 刘洋;;专利挟持问题研究——从拒发禁令角度谈起[J];电子知识产权;2016年08期

7 谢光旗;;费用移转规则在美国的新发展与启示——以专利蟑螂泛滥为背景[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8 陈家明;;问题专利的产生及其应对策略[J];技术与市场;2016年07期

9 李凌云;;立案登记制下的行政“滥诉”之认定[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年04期

10 杜妍洁;江洪;;创客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研究[J];图书情报知识;2016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易继明;;遏制专利蟑螂——评美国专利新政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4年02期

2 任爱荣;;滥用知识产权排除、限制竞争行为规制的初步探索[J];科技与法律;2013年04期

3 刘斌强;;NPEs:反垄断面临的挑战[J];科技与法律;2013年04期

4 易继明;;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在知识产权领域中的适用[J];中国法学;2013年04期

5 魏世杰;;“高智发明”经营模式的冲击与启示[J];高科技与产业化;2012年10期

6 肖建华;;论恶意诉讼及其法律规制[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2年04期

7 李浩成;;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防控机制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周翠;;现代民事诉讼义务体系的构建——以法官与当事人在事实阐明上的责任承担为中心[J];法学家;2012年03期

9 李浩;;虚假诉讼中恶意调解问题研究[J];江海学刊;2012年01期

10 卞辉;;知识产权恶意诉讼的程序法应对[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隋臻玮;加强高等院校专利权保护的对策[J];科学学研究;2001年03期

2 甘藻文;论专利权与企业的利益[J];广州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甄海胜;山东省专利权保护的现状及对策[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4 陈懿;;简论专利权弱保护的危害[J];华夏星火;2005年05期

5 胡梦云;冯晓青;;软件专利保护正当性之思考[J];电子知识产权;2006年03期

6 许春明;;阻击专利大棒——浅谈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7年08期

7 徐棣枫;;专利权限制的法律体系重构[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8 甘慕仪;;我国规制专利权滥用的立法现状与建议[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9 陈志勇;陈香;;专利权评估若干问题研究[J];科技与法律;2008年02期

10 向渊博;刘小青;都云程;;中国软件专利的现状和特点:基于软件发明的实证分析[J];电子知识产权;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新苗;;专利服务机构服务模式初探[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二部分)[C];2011年

2 温旭;;加强我国专利权保护力度的探讨[A];专利法研究(1994)[C];1994年

3 王勉青;;我国专利权滥用法律调整的规定性[A];专利法研究(2006)[C];2007年

4 张寒;;浅析专利权滥用[A];当代法学论坛(二○一○年第1辑)[C];2010年

5 任声策;尤建新;;中国科技型企业的专利行为:基于长三角地区的实证[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蔡丽娜;;浅谈日文专利翻译[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集(第一部分)[C];2014年

7 蔡金凤;;浅论我国专利权保护模式[A];当代法学论坛(2008年第1辑)[C];2008年

8 刘晓军;;在先公开不破坏专利新颖性问题研究[A];2014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五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第三部分)[C];2014年

9 刘筠筠;;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兼论等同原则的适用[A];专利法研究(2008)[C];2009年

10 刘筠筠;;专利权保护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研究——兼论等同原则的适用[A];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成立20周年庆祝大会暨学术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国家知识产权局 王雷 戴妮;专利技术推动通信产业自主创新[N];经理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郭宇;专利壁垒升温 知识产权成企业必争之地[N];中国工业报;2008年

3 晓斋;如何用专利照亮市场[N];中华建筑报;2004年

4 蔡世珍;走出药企专利事务管理误区[N];中国医药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贺延芳;假冒专利行为可被消灭在萌芽状态[N];中国知识产权报;2012年

6 赵莹;失效专利淘金[N];经理日报;2003年

7 胥晓琦;专利保护规则及相关问题解决[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8 郑经;缴纳专利费是发明人应承担的义务[N];中国改革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刘静;不想受制就做规则制定者[N];工人日报;2008年

10 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 王雷;TD专利国内申请不落下风[N];通信产业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国侠;我国专利权质押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2 张健;专利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张英;专利与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13年

4 蒋逊明;专利权利用的制度性风险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5 刘凌;论专利·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D];新疆大学;2012年

6 费艳颖;专利权法律冲突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7 何晓平;专利等同侵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马海生;专利许可的原则[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9 蒋明琳;技术创新成果、专利、标准的协同转化机理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5年

10 刘稚;与生物技术有关之专利问题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金凤;专利权保护和企业发展实务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吴俊芳;论商业方法软件专利的创造性[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3 张国瑞;专利权期限制度科学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9年

4 胡金金;黑龙江省高等院校专利权战略实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5 严琳;专利技术标准化下的专利权限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6 张敏妍;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董卓亚;专利权滥用的法律规制[D];郑州大学;2009年

8 苏维;专利联营的限制竞争行为与反垄断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9 段辉;专利评估技术参数的确定方法研究[D];东北大学;2007年

10 龚波;专利权出资法律问题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450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7450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4d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