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法视阈中的公法解释基本原则
本文选题:自然法 + 公法 ; 参考:《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4年04期
【摘要】:自然法学强调法和法律的区分,认为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法律之外存在法。在私法领域,基于私法的造法性以及制定法的局限性,适用法律时允许依法解释或在法律之外寻找法的做法易为人们所接受;但在公法领域,鉴于公法限制公权力及保护私权利的性质,公法解释是否还能突破公法的明文规定甚或在法律之外再找法?本文认为,公法原则或公法理念是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认识到的真理,本身即为法,公法规范若不合这些原则或理念,应被摒弃,转而适用其他合法之规范,公法涉及公权力行使的法律漏洞不允许以扩大解释作填补,惟涉及私权利享有之法律漏洞允许依法扩大解释。公法解释应遵循合法原则、合理原则、合目的原则和合程序原则。
[Abstract]:Natural jurisprudence emphasize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law and law. In the field of private law, based on the lawmaking and limitations of private law, the application of law allow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aw or the search for law outside the law; however, in the field of public law, In view of the nature of public law restricting public power and protecting private rights, can public law interpretation break through the express provisions of public law or even seek law beyond the law?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principle of public law or the concept of public law is a truth recognized by people after a long period of practice and is itself a law. If the norm of public law does not conform to these principles or ideas, it should be abandoned and other legal norms should be applied instead. The legal loophole in public law concerning the exercise of public power is not allowed to be filled by expanded interpretation, but the legal loophole involving the enjoyment of private rights allows the expansion of interpretation according to law. The interpretation of public law should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legality, reasonableness, purpose and procedure.
【作者单位】: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基地;复旦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健;评三种法律观对法律本体的探索[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2 吕世伦,张学超;西方自然法的几个基本问题[J];法学研究;2004年01期
3 张翔;基本权利的双重性质[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4 秦策;夏锦文;;司法的道德性与法律方法[J];法学研究;2011年04期
5 李步云;法的应然与实然[J];法学研究;1997年05期
6 江振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裁决中的自然法解释[J];美国研究;2011年02期
7 高秦伟;;论行政机关法解释的审查基准[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王旭;;我国宪法实施中的商谈机制:去蔽与建构[J];中外法学;2011年03期
9 王旭;;行政法律裁判中的合宪性解释与价值衡量方法——对一个行政案件法律推理过程的具体考察[J];行政法学研究;2007年01期
10 沈宗灵;;论法律解释[J];中国法学;199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胜利;;论《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一般条款”[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2 孙鹏;陈树森;;论意思自治——兼论从近代民法到现代民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4 施正文;;论税收之债的效力[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7年02期
5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6 张洪松;;公司法人格否认:要件解析与类型定位[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吴沈括;;论博客刑事责任之归致——以刑法解释为进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8 陈银珠;;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客观解释论之提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9 王远胜;吴兴国;;企业投资法律风险与防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10 张武;论政府经济职权的概念和基本特征[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温辉;;我国检察机关性质分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李道刚;;论法律解释的“历史性”问题[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6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7 廖建求;姜孝贤;;法经济学语境下的环境侵权归责原则重构[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朱富强;;不完全契约、法律协调失败与自我约束机制[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10 黄云明;;论法律与道德差异性认知的误区[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秀渊;拉丁美洲民法典的历史与现实[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吴旅燕;论我国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徐子良;经济法司法实施之应用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吴波;共同犯罪停止形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国涛;纳税人权利保护司法论[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赵华;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对外转让程序限制二题[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江天诚;知识产权拒绝许可的反垄断法审视[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王爱军;行政行为的目的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许t樥,
本文编号:1802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02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