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法律修辞:司法民主的职业化进路

发布时间:2018-05-13 02:45

  本文选题:法律修辞 + 司法民主 ; 参考:《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司法职业化的进程带来了司法行为的独断性特征,司法民主是对严格司法职业化所带来的弊端的补救,成为提升司法正当性的迫切需要,因而司法民主与司法职业化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对立。新修辞学的诞生正因应了司法民主的需求。法律修辞作为践行司法民主的专业技术手段,致力于提升裁判的可接受性,从司法过程内部增强司法决策过程的民主色彩,使司法的民主价值得以具体落实,实现真正的司法公正。对于司法职业化程度不高又亟待通过司法民主提升司法公信力的中国司法而言,这是一条值得探索的进路。
[Abstract]:The process of judicial professionalization has brou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rbitrariness of judicial behavior. Judicial democracy is the remedy of the malpractice brought by strict judicial professionalization, and it becomes the urgent need to promote judicial legitimacy. Therefore, there is no essential opposition between judicial democracy and judicial professionalization. The birth of new rhetoric is responding to the demand of judicial democracy. As a professional technical means to practice judicial democracy, legal rhetoric is committed to enhancing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adjudication, strengthening the democratic color of the judicial decision-making process from the inside of the judicial process, so that the democratic value of the judicature can be concretely implemented. To achieve true justice. This is a way worth exploring for the Chinese judicature which is not highly professionalized and needs to promote the judicial credibility through judicial democracy.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法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法律修辞学的理论与应用研究”(10BFX007) 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法律方法研究”(10DFXJ04)
【分类号】:D90-0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景辉;;司法的民主角色与民主责任——解读司法民主[J];当代法学;2010年03期

2 Ch.佩雷尔曼;朱庆育;;法律与修辞学[J];法律方法;2003年00期

3 陈忠林;;司法民主是司法公正的根本保证[J];法学杂志;2010年05期

4 周永坤;;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民主[J];法学;2009年02期

5 丁建军;;佘祥林案引思我国司法民主理念的困境与重塑[J];求索;2005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露;吴亚楠;;略论人数不确定代表人诉讼的可行性[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2 王亚明;;1949年以来中国大陆的纠纷解决机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张娟;;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田飞龙;;中国村民自治的研究现状与理论新思路[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5 程乃胜;;论法制现代化研究中的历史哲学研究范式[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6 吕明;;论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欧世平,袁修雨;在传统与现代之间——麦金太尔政治哲学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8 李晓光,孙瑞;关于建立我国行政诉讼简易程序的思考[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郭志远;;对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构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郭志远;;“以人为本”与我国民事诉讼程序的完善[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金承光;;从法律逻辑学的视角审视规范逻辑[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2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3 刘红婴;;论法定程序的“以言行事”[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4 柯华庆;;法律经济学的思维方式[A];2005年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柯华庆;;科斯范式的意识形态问题[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凌斌;;经济运行的法律影响:科斯框架的一个理论澄清[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陈吉利;栗明;;公众参与:治理“庸官懒政”新思维[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杨立新;王轶;王竹;王天凡;赵可;;中国民法学三十年(1978—2008)[A];中国法学三十年(1978-2008)[C];2008年

10 彭宗超;李m:;;预算参与:地方预算改革的合法性危机及转换[A];第二届中国公共预算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胡洁;建构视角下的外宣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张纯辉;司法判决书可接受性的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方兴顺;TRIPS协定下地理标志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丁玉海;法经济学理性主义的逻辑与历史分析及其启发[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8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9 张佳鑫;协商解决纠纷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卞晓伟;新时期我国农村纠纷的多元化解决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晓影;论行政诉讼简易程序[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何俊;陪审制度的民主性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周嘉楠;职业共同体视角下的高校辅导员职业化发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丁勇;私法上的违法建筑[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肖丽;论网络舆论监督权与司法正的良性互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军;侦查权下沉之检察监督制约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杨晓丹;选举民主与协商民主的关系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立立;对我国环境纠纷非讼解决模式的思考[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10 韩晓明;我国司法活动中的公民参与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肖扬;关于司法公正的理论与实践问题[J];法律适用;2004年11期

2 刘青峰,李长军;现代司法理念与我国司法管理体制的重构[J];河北法学;2004年12期

3 夏国佳;西欧司法考察之思考[J];人民司法;2001年10期

4 周永坤;;违宪审查的民主正当性问题[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7年04期

5 张文显;;人民法院司法改革的基本理论与实践进程[J];法制与社会发展;2009年03期

6 陈端洪;司法与民主:中国司法民主化及其批判[J];中外法学;1998年04期

7 胡玉鸿;“人民的法院”与陪审制度——经典作家眼中的司法民主[J];政法论坛;2005年04期

8 葛洪义;法官的权力——中国法官权力约束制度研究[J];中国法学;2003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 陈忠林;[N];经济观察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宪法学教授 张千帆;[N];经济观察报;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元;;中外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杨京敏;;论人民监督员制度[J];知识经济;2009年01期

3 明海荣;李海明;;试论司法的民主原则[J];法制与社会;2009年34期

4 肖乾利;何灵;;人民陪审员制度:困境与完善[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7期

5 杨倩;;对完善我国陪审制的认识与建议[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6 赵俊明;;人民监督员制度反省与完善——以中外民众参与司法相关制度为分析视域[J];法制与经济(中旬刊);2008年10期

7 余力;;“人民陪审团”与司法民主[J];世界博览;2009年10期

8 毋爱斌;吴斯;张花显;;传承与超越:人民陪审制的现代转型[J];政法学刊;2011年03期

9 郭剑平;梁波;;浅议陪审团制度的司法民主性及其反叛[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10 庞林;简论陪审制度[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倪培兴;;中国的司法民主建设与人民监督员制度[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2 黄念;;在民主与实用之间——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现实困境与理性反思[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孟杰;;试论司法公信力的实现途径[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4 王西平;;激活陪审选择权的的进路:规制与救济——以申请陪审为视角[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5 刘艺工;;人民陪审制改革刍议[A];司法体制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6 王庆新;刘达文;娄必县;;从身份出发:人民陪审员制度民主价值的表达与实践——以某中级法院辖区陪审员为样本[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7 黄真伟;;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深层思考[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卷)[C];2007年

8 王宏纲;;论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兼论董必武的人民陪审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9 张宁;;基层法院陪审员有效参审的实证研究——从微观运行契合性的角度[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占云发;万鸿青;;董必武的农村法治思想之探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评论员;民主促和谐 和谐促发展[N];江苏法制报;2009年

2 记者 张景义;吸纳民意是推进司法民主的重要环节[N];人民法院报;2010年

3 记者 袁晓金;化解社会矛盾 促进司法民主[N];潮州日报;2010年

4 记者 赵兴武;南京中院发布司法民主建设白皮书[N];人民法院报;2010年

5 本报通讯员 赵兴武 本报记者 马立 徐涛 殷学兵;公正,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到[N];南京日报;2008年

6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汤维建;建立中国特色陪审团制度实现司法民主[N];人民政协报;2011年

7 本报评论员;集纳民众智慧 推进司法民主[N];人民法院报;2010年

8 记者 张慧鹏 通讯员 段勇;广东借助网络舆论推进司法民主与公正[N];人民法院报;2009年

9 朱元红;贵南县法院 强化司法公开推进司法民主[N];海南报;2010年

10 朱利明;从6%到94% 天台践行司法民主的跨越之路[N];人民法院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荔;当代中国司法民主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2 刘景辉;论司法民主[D];吉林大学;2010年

3 刘兵;作为修辞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4 杨安军;陪审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5 曹永军;陪审制度变革的历史成因[D];吉林大学;2007年

6 刘涛;刑事诉讼主体论[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7 胡玉鸿;马克思主义司法公正学说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罗曼;对“司法民主”的批判[D];南京大学;2012年

2 谢方皓;司法民主的宪政之维[D];广西大学;2012年

3 邹赛男;转型期中国司法改革职业化的理据[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静;论检察视野下的司法民主[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陈军;论司法民主与审判组织形式[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6 吕潇强;司法职业化背景下的能动司法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7 罗勤;关于人民陪审制度的再思考[D];武汉大学;2004年

8 王敬晶;司法民主化进程中的陪审制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程立永;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10 王秋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8813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8813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7e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