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中央苏区司法群众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04 13:10

  本文选题:中央苏区 + 司法 ; 参考:《南昌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摘要】:司法群众化是中央苏区苏维埃政权创立的全新的司法审判模式。它将群众路线融入审判工作,吸收群众旁听审判,借开庭审判教育群众遵纪守法,发动群众参与革命斗争和苏维埃建设。司法群众化具有惩治违法犯罪、开展普法宣传和接受民主监督的三重作用。它不仅实现了司法审判的透明化,增强了苏维埃法律的权威和司法审判的威慑力,还扩大了苏维埃司法工作的社会影响,有效动员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武装斗争和苏维埃建设,同时它也保障了群众的民主监督权。司法群众化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忽视了司法审判的专业性,脱离了苏维埃法律的规定,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司法审判的公正性。 本文主要分成六个部分。第一章引言部分首先回顾中央苏区司法群众化的学术史,进而阐述本文研究的问题,介绍本文的选题依据、资料状况。第二章则是司法群众化的内涵及原因,简要地向读者介绍什么是司法的群众化,中央苏区为什么要实行司法的群众化。第三章从实践角度阐述群众路线在中央苏区司法审判工作中的运行情况,以公开审判、巡回审判、群众法庭三种典型审判方式为切入点,分别从制度规定和实践运行两个方面分析司法的群众化现象,考察司法群众化在中央苏区审判实践中如何体现。第四章以司法群众化的本质特征为基础,从群众的参与、监督和司法审判对群众的影响入手,讨论司法群众化对于中央苏区武装斗争和苏维埃建设所发挥的积极作用。第五章通过分析司法群众化引发的问题及苏维埃政权特别是司法机关对这些问题的认识,阐述如何理性地看待中央苏区的司法群众化现象。最后一章是结论,通过总结全文,笔者认为,在艰苦的革命斗争条件下,司法群众化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它使司法审判的社会效果得到了最大程度地发挥,赢得了广大工农群众的支持,有效地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作为司法审判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典范,研究中央苏区司法群众化对于处理当前司法审判与群众路线的关系,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Abstract]:Judicial mobilization is a brand - new judicial trial model created by the Soviet political power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 It integrates mass line into trial work , absorbs the people to listen to trial , uses the law of the court to educate the masses to observe the law , and the masses participate in the revolutionary struggle and the Soviet construction . The judicial mass has the three functions of punishing illegal crime , raising the authority of Soviet law and accepting democratic supervision .

In chapter 1 , the author points out how to rationally treat the phenomen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 Chapter Three discusses how to rationally view the phenomen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 In chapter 3 , the author points out how to rationally view the phenomen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 In chapter 3 , the author points out how to rationally view the phenomenon of the administration of justice in the Central Soviet Area .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袁礼华;;论中央苏区反腐败斗争的群众运动[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2 于爱华;中央苏区反腐败制度的建立及意义[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3 孙伟;;中央苏区时期反腐败斗争中的群众监督[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唐安杰;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J];云南电大学报;2002年03期

5 武平;《中央苏区演义》座谈会在龙岩召开[J];福建党史月刊;1995年06期

6 凌钢;;福建红九团为红军长征作出了贡献——访老红军王直将军[J];福建党史月刊;2005年S2期

7 徐许斌;洋人争夺记[J];湘潮;1990年01期

8 蒋自饶 ,刘仲英;中央苏区的劳动竞赛[J];江西社会科学;1991年06期

9 李安葆;惜别梅坑[J];湘潮;1991年03期

10 吴祖鲲;中央苏区文化建设论[J];长白学刊;1993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光华;;人民司法的摇篮——论中央苏区对人民司法事业的主要贡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2 谭幼萍;;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马列主义文化教育实践[A];瞿秋白研究新探——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一百周年座谈会论文集[C];1999年

3 谭幼萍;;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马列主义文化教育实践[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4 欧阳涛;;略论董必武法学思想与中央苏区法制建设[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九辑)[C];2009年

5 李贞刚;;《红星》报在中央苏区的历史贡献[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6 彭积冬;;毛泽东与中央苏区的廉政建设[A];纪念毛泽东——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但昭彬;;简析中央苏区高等教育的办学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1)——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研究[C];2009年

8 谭幼萍;;瞿秋白在中央苏区的马列主义文化教育实践[A];瞿秋白研究新探[C];2002年

9 方美玲;;试论中央苏区文化的特征[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10 温沪生;;回忆我的父亲温华桂[A];铁流19(下)——庆七一“学习先辈革命精神,传承党的光荣传统”[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黄开鹏 卜瑜 通讯员 李子亮 朱祖纯;忆当年 全城缝衣工深情赶制红军衣[N];广州日报;2010年

2 记者 张玉珍;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昌展出[N];江西日报;2011年

3 记者 冯思佳 通讯员 林国辉;为中央苏区县教育事业献力[N];闽南日报;2010年

4 廖翊;逾10万人次参观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N];中国文物报;2011年

5 记者 宋茜;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在京落幕[N];江西日报;2011年

6 记者 翟永鸣 通讯员 黄志忠 丘加纳;大埔被定为我省唯一中央苏区县[N];南方日报;2009年

7 记者 高建进;福建立法保护中央苏区革命文物[N];光明日报;2009年

8 林汉利 张映都 黄晓娟 黄凯彬;光辉历程 彪炳史册[N];潮州日报;2010年

9 记者 陈发胜;“中央苏区与党的建设”理论研讨会在我市召开[N];闽西日报;2011年

10 王仁荣;党史专家考察我市中央苏区和革命老区[N];三明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会清;中国苏维埃运动中的动员模式研究(1927~1937)[D];浙江大学;2006年

2 李根寿;中央苏区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涛;中央苏区司法群众化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2 韩平;中央苏区社会建设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3 宋春来;论党在中央苏区对革命激情的调动[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媛;中央苏区农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5 周卉;论中央苏区的教育建设[D];南昌大学;2010年

6 王宁宁;论中央苏区美术宣传形式及精神内涵[D];赣南师范学院;2011年

7 金冉;中央苏区红色歌谣教育传承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2年

8 杨宇光;中央苏区红色标语的历史考察与当代价值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9 仪淑丽;中央苏区的社会教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10 付小凤;中央苏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774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19774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190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