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清代成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8-22 12:24
【摘要】:清代的成案,一般理解为是由司法官僚集团基于审判活动自行创设的先例,狭义上的清代成案是指“俱系例无专条,援引比附、加减定拟之案”,广义上则指包括刑部在内的所有高层司法机关批准或办理的旧案。从清代的统治者推行的政策和司法官员在实践中的表现中来看,他们对于成案的态度普遍比较矛盾和暧昧。但在清代司法实践中,成案的适用又非常普遍并且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 本文拟在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刑案汇览》中运用成案判决案件的基本史料为基础,并借鉴现代判例制度的理论,从成案与制定法的关系中探讨成案产生的原因、法源性及其效力、在司法实践中的运用及作用。可以较为清楚的认识清代成案制度的性质、特点以及当时法律结构的模式。
[Abstract]:In the Qing Dynasty, it is generally understood as a precedent created by judicial bureaucrats on their own based on trial activities. In a narrow sense, a successful case in the Qing Dynasty refers to "all cases in which there are no specific articles, which are quoted in comparison with each other, and which are added or subtracted." In a broad sense, it refers to old cases approved or handled by all high-level judicial organs, including the Department of torture. Judging from the policies carried out by the rulers of the Qing Dynasty an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judicial officials in practice, their attitude towards the success of the case is generally contradictory and ambiguous. However, in the judicial practice of Qing Dynasty, the application of successful cases is very common and has considerable influence. On the basis of the existing research,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basic historical data of the successful judgment cases in the Summary of Criminal case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the theory of the modern case system,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the successful cases fro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uccessful cases and the statutory law. The application and function of legal source and its effect in judicial practice. We can clearly understand the nature,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 of legal structure of Qing Dynasty.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民;在证券业试行“判例法”——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博士专访[J];法人杂志;2004年01期

2 曹三明;中国判例法的传统与建立中国特色的判例制度[J];法律适用;2002年12期

3 李静;民商事判例法制度浅议[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4 赵文胜;从历史角度看刑法判例制度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赵玉环;我国古代判例制度及其特征[J];政法论丛;2005年05期

6 武树臣;“混合法”——成文法与判例法相结合[J];政治与法律;1996年05期

7 董茂云;比较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制中的作用[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8 李桂英;《判例法》刍议[J];当代法学;2000年04期

9 郭斌;论设立我国的判例制度[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蔡唱;中国民商判例制度之建立——判例法的启示[J];零陵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畅;;中国特色的判例适用规则初探[A];当代法学论坛(二0一一年第三辑)[C];2011年

2 胡晓慧;;略论转型期的法官造法及其控制[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江必新;程琥;;论判例在WTO争端解决中的适用[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八)[C];2009年

4 李红桃;;美国教育立法的几个特点[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7)——外国教育政策与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英汉生命伦理学译释词汇[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6 黄鸣鹤;;不会说话的鱼和会说话的法律[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7 韩立余;;WTO争端解决中的案例法方法[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七)[C];2008年

8 左海聪;;WTO有关环境保护的判例法及其启示[A];2006年中国青年国际法学者暨博士生论坛论文集(国际经济法卷)[C];2006年

9 韩立余;;WTO争端解决中的案例法方法[A];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二○○七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什么是判例法[N];中国税务报;2003年

2 张骐;司法改革视野中的判例法[N];法制日报;2003年

3 见习记者 张伯晋;案例指导制度不是判例法[N];检察日报;2011年

4 贺晓翊;我国法院对英美法系判例法的查明与适用[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尚贞华;我国判例适用的可行性分析[N];江苏法制报;2007年

6 青年学者 羽戈;“宁波许霆案”之后判例法何为?[N];中国经营报;2008年

7 王茂庆;“作茧自缚”:判例法的法治逻辑[N];人民法院报;2005年

8 汤欣;缔造证券判例法体系 完善民事责任制度[N];中国证券报;2003年

9 刘武俊;判例法与司法知识的传承[N];检察日报;2001年

10 揭志刚;中国古代的判例法[N];人民法院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啸;判例法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马佳昌;国际商事合同违约损害赔偿之法律适用[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4 李燕;性别变更的法律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5 崔林林;严格规则与自由裁量之间[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季长龙;规范性司法解释的法源地位研究[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7 赵静波;行政判例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朱文雁;论英国对诽谤的法律规制[D];山东大学;2012年

9 崔明伍;欧洲人权法院表达自由判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兵;法官自由裁量权的程序控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春;清代成案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2 陈丽如;清代成案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蒲娜娜;判例法及中国“判例”法历史考察[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4 时红;我国判例制度的现代走向[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曾红宇;动态运行中的判例法及其借镜[D];西南交通大学;2004年

6 耿少禹;教育判例对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的影响[D];河北大学;2009年

7 袁玮;从法典法与判例法的比较论建立中国的行政判例制度[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8 严s,

本文编号:21970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1970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b3d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