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误导性宣传中原告适格问题的司法认定——以视频刷量不正当竞争第一案为例

发布时间:2021-04-25 23:52
  根据民事诉讼法规定,适格原告应当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误导性宣传的损害对象具有不特定性,在误导性宣传语境下,直接利害关系应被理解为具有竞争关系并产生相应损害。作为适用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本质要素,竞争关系在误导性宣传案件中应被解读为广义竞争关系,而非间接竞争关系。在具体认定竞争关系时应结合生产经营范围、消费群体、服务对象、商业模式以及特定情形下的最终利益竞争等多个因素。证明原告适格的"损害"不同于证明不正当竞争行为成立的"显著损害",仍需证明其现实存在且源于原告所诉称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文章来源】: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0,33(03)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原告适格的根本依据———直接利害关系
    1.直接利害关系的界定阶段
    2.一般民事诉讼中直接利害关系的界定方法
三、误导性宣传语境下的“直接利害关系”
    1.误导性宣传中“直接利害关系”的司法指引
    2.误导性宣传中“直接利害关系”的理论分析
四、误导性宣传诉讼中“竞争关系”的解读
    1.广义竞争关系与间接竞争关系之辨析
    2.广义竞争关系的认定方法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互联网经济下重读“竞争关系”在反不正当竞争法上的意义——以京、沪、粤法院2000~2018年的相关案件为引证[J]. 陈兵.  法学. 2019(07)
[2]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范式的嬗变 从“保护竞争者”到“保护竞争”[J]. 张占江.  中外法学. 2019(01)
[3]对《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竞争关系的批判与重构——以立法目的、商业道德与竞争关系之间的体系性理解为视角[J]. 吴伟光.  当代法学. 2019(01)
[4]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竞争法取向[J]. 孔祥俊.  法学评论. 2017(05)
[5]论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新定位[J]. 孔祥俊.  中外法学. 2017(03)
[6]论我国民事诉讼立案登记的积极要件——兼评《民事诉讼法》第119条[J]. 肖建华,王勇.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17(02)
[7]不正当竞争行为认定中的实用主义批判[J]. 焦海涛.  中国法学. 2017(01)
[8]立案登记制下我国民事诉讼制度的再探讨[J]. 钮杨,冀宗儒.  法律适用. 2016(04)
[9]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司法适用模式[J]. 吴峻.  法学研究. 2016(02)
[10]网络商业环境中竞争关系的司法界定——基于网络不正当竞争案件的考察[J]. 王永强.  法学. 2013(11)



本文编号:3160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160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954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