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型法学人才及其培养路径——以广西师范大学法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背景
发布时间:2021-06-17 21:53
复合型法学人才是既掌握法学和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又具备法律和相关实务操作综合能力的高层次法学人才。人才的培养过程必须整合教师、学生、课程、手段、环境、资源等各种要素,形成综合协调统一的教育合力。围绕优化师资队伍、课程模块化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整合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等措施,展开对复合型法学特色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
【文章来源】:中国轻工教育.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内涵
二、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路径
1. 培、引、兼、聘结合,打造专能突出的教师团队
2. 灵活设置主、辅、选修课程模块,突出综合能力培养
3. 教、学、练、考一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手段
4. 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启示
1. 人才培养为主,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服务
2. 内涵建设为主,学科建设为辅
3. 国际视野树品牌,校地结合出特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人才体系[J]. 蒋新苗.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5)
[2]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J]. 张德祥. 教育研究. 2016(08)
[3]财经院校本科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思路[J]. 韩颖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5)
[4]论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J]. 郝耀武.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5)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启示[J]. 肖甦. 教育研究. 2004(08)
本文编号:3235990
【文章来源】:中国轻工教育. 2020,(04)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内涵
二、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路径
1. 培、引、兼、聘结合,打造专能突出的教师团队
2. 灵活设置主、辅、选修课程模块,突出综合能力培养
3. 教、学、练、考一体,优化教学过程和手段
4. 整合教育资源,搭建多样化的实践教学平台
三、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启示
1. 人才培养为主,专业建设为人才培养服务
2. 内涵建设为主,学科建设为辅
3. 国际视野树品牌,校地结合出特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加快构建中国特色法学人才体系[J]. 蒋新苗. 中国大学教学. 2017(05)
[2]高校一流学科建设的关系审视[J]. 张德祥. 教育研究. 2016(08)
[3]财经院校本科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思路[J]. 韩颖梅.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5(05)
[4]论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J]. 郝耀武.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9(05)
[5]苏霍姆林斯基的教师理念及其启示[J]. 肖甦. 教育研究. 2004(08)
本文编号:32359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235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