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循吏司法实践研究
本文关键词:清循吏司法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于循吏这个特殊的群体,法律史界近年已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于此,可惜的是有关清循吏的著述并不多,在清循吏司法实践方面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在起初阅读《清史稿·循吏传》时,发现无论是在调处息讼,还是司法审判、司法技艺上,清循吏都或多或少表现有一些相似之处。在查阅相关循吏诸如汪辉祖、蓝鼎元、方大n\等人的著述、官箴书、司法判例之后,更是得到映证。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有关法律的制定、司法审判程序的规定、司法实践经验均是集大成者,因此选取清循吏作为研究主体更具有代表性,更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于清代司法实践情况的了解。本文的研究主题是清循吏司法实践,研究对象是清循吏,那么清循吏的内涵应该有明确的定义。但是历朝历代循吏传的立传标准都有所改变,主要是因为循吏传的撰写者多为后世的史学家,他们往往是依据统治需要和编写者的倾向对循吏加以界定,这种方法背后暴露的问题就是使得循吏的范围狭窄化。在《官箴书集成》中,清人尤其是清代官吏对于循吏常不吝溢美之词,认为循吏难为且难得。此外,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在官箴书中被冠以循吏之名的人物并不被记载于《清史稿·循吏传》中。因此,本文在对清人关于循吏的见解加以整理之后,认为凡是在司法实践中表现有力行无讼、清勤慎明、顺应民情者皆可称之为循吏。所以本文并不局限于《清史稿》记载的循吏范围,文章也引用了其他可归于循吏范畴的清代官吏的案牍、判例和官箴思想进行论述,以期在清循吏司法实践方面把握的更丰富、更具体。文章通过对循吏在司法实践中司法追求、司法风格、司法方法进行整合分析,得出清循吏无论是在宁民息讼的司法追求上,还是在案件受理过程中采取的清勤慎明风格上,还是案件裁判时体现的和谐有度的司法方法上,他们的最终目标都是希望通过司法活动中的实践从而达到无讼的境地。案件受理之前通过各种息讼措施将社会矛盾遏止于萌芽阶段,案件受理和裁判时尽力做到对民情最好的照顾,从而使得治下的民众相处和谐,社会关系得以稳定,社会秩序从而得到巩固。此外,不同于今日法官裁判时严格的依法而为,清循吏的裁判标准更为多元化,乃是在法律的基础上综合情理而为,他们希冀自己的判决能够做到情法相尽,理法两合,更易为当事人所接受。当然,他们也会遇到人情与天理、国法无法完全吻合的时候,这时候他们采取的司法方法则是运用遵情重理的方式,以情理作为案件的裁判标准,在充分考虑案件发生时民众的情感表达和案件背后所透漏的天理准则之后,从而作出能照应到方方面面舆情的最终判决。
【关键词】:清代 循吏 司法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9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4
- (一) 相关概念的界定8-11
- (二)研究思路和研究综述11-13
- (三) 研究方法13-14
- 一、循吏的司法追求—宁民息讼14-24
- (一) 教化息讼14-17
- (二) 调解息讼17-19
- (三) 保甲息讼19-20
- (四) 设定诉讼规则息讼20-24
- 二、循吏的司法风格—清慎勤明24-31
- (一) 廉明正直24-25
- (二) 谨慎审理25-26
- (三) 勤理讼事26-28
- (四) 精明晓事28-31
- 三、循吏的司法方法—和谐有度31-42
- (一) 情法两尽31-34
- (二) 理法相合34-37
- (三) 重情遵理37-42
- 结语42-44
- 参考文献44-46
- 致谢46-47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涟珍;;浅谈传媒监督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J];中国报业;2013年12期
2 张家贞;;对司法实践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流通经济;2008年12期
3 贾媛;;论行政调解在我国司法实践中的作用[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4 张yN明;王志伟;;刑法教学模式初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5 夏婷婷;;法律发现在我国司法实践中适用的必要性及其理论依据[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5期
6 朱芬华;;关于司法实践水平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统计分析[J];宜春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洪流;;司法实践的潜规则[J];新民周刊;2013年10期
8 蒋卫荣;档案司法实践中适用法律不均衡现象及其成因[J];中国档案;2000年11期
9 林少平,潘震;公正与效率的司法实践——刑事普通程序简化审司法实践若干问题探讨[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10 李才庭;朱怡平;;司法实践中聘请翻译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建议[J];法制与社会;2012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仁法;;略论逻辑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艺术[A];法律逻辑与法学教育——第十五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沧;;司法实践中现有技术抗辩研究[A];专利法研究(2011)[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杜京;要重视“两院”人才队伍建设[N];云南日报;2008年
2 叶晓红;司法实践中“扒窃”的理解[N];江苏法制报;2012年
3 咸冠南 玉林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浅谈“情、理、法”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N];广西法治日报;2012年
4 余嘉熙 周志勇;折射司法实践之困[N];西部法制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谢建晓;常新的司法实践不变的为民情怀[N];河南日报;2013年
6 特约记者 张宽明;把陈燕萍的好做法落实到司法实践中[N];江苏法制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余嘉熙 本报通讯员 周志勇;“欠薪多入刑少”折射司法实践之困[N];工人日报;2012年
8 南京大学法学院 田芳;司法实践呼唤法律统一解释[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本报记者 杨永林 张哲浩;法学教育“联姻”司法实践[N];光明日报;2013年
10 夏敏;法学翻译应关注基层司法实践[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二峰;清代河南地方司法实践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千一;清末检察官的司法实践及其当代启示[D];内蒙古大学;2015年
2 杨颖;刍议激情杀人的认定及情节法定化[D];南昌大学;2015年
3 胡合辉;明代循吏司法实践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4 王幸福;我国司法实践对商业秘密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5 张弦;清循吏司法实践研究[D];安徽大学;2016年
6 丘耀辉;论风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书义;我国司法实践中调解替代判决现象的法理学思考[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任莹;清代嘉庆时期基层司法实践探析[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刘佳庆;商标淡化理论及其在我国商标司法实践中的应用问题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姚家耕;建国后中国农村的司法实践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清循吏司法实践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8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0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