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庞德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参与及其启示
本文关键词:论庞德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参与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抗战结束后,中国各项事业百废待兴,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改革工作也亟待展开。1946年6月28日,在中美政治力量的推动及有关法学人士的引荐下,75岁高龄的庞德携夫人来华担任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顾问和教育顾问。庞德来华期间积极参与各项学术活动,并提出了许多法制改革建议,为中国的立法研究、司法改革和法律教育等领域提供了一次最为直接和具体的社会学法理学理论和方法的指导。1948年11月21日,受政治因素影响,庞德不得不停止在华的工作离开中国。虽然庞德的法制改革设想最终没有得以展开,但这段历史仍具有深刻的意义。如果说清末的变法革新具有一定的被迫性,那么抗战胜利后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改革则是一种自主的选择,虽然这种改革可能强调短期利益而非长远的效果,且政治的动荡与中国的社会现实阻碍和结束了所有法制改革的努力。尽管如此,庞德来华进一步加强了中西方法律文化之间的交流,启发了中国法学人自觉地思考中国法律发展的方向与出路。中国法学人开始卸下西方支配的车马,立基于中国的法律传统与现实,同时借鉴西方法的优秀成果,摒弃和超越狭隘的观念,以自主的心态和开放的精神追寻中国的法制现代化之路。
【关键词】:庞德 社会学法理学 法制改革 法制现代化 自主性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9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 两难困境引发的历史跳跃之庞德来华开场白9-11
- 第一章 历史回眸:偶然与必然下的法制变革与法学家登场11-17
- 1.1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与法制建构浪潮11-12
- 1.2 庞德来华的三方视点12-17
- 1.2.1 主场:南京国民政府需要一场法制改革12-13
- 1.2.2 积极参与者:美国及其法律版图13-14
- 1.2.3 主角:庞德及其法学事业14-17
- 第二章 庞德献策: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制改革重心17-29
- 2.1 法学理论的“中国制造”:“中国法”由中国人造17-20
- 2.1.1 法学理论的系统编纂17-18
- 2.1.2 法律体系的完善18-20
- 2.2 有法为何难以司法:如何解开被权力捆绑的司法20-23
- 2.2.1 南京国民政府的司法困境20-22
- 2.2.2 看庞德如何拆解司法困局22-23
- 2.3 有教育才有未来:庞德描绘的中国法律教育蓝图23-25
- 2.3.1 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律教育状况23-24
- 2.3.2 庞德的法律教育规划图24-25
- 2.4 法制改革之殇:庞德的法制改革建议未得以展开的原因25-29
- 2.4.1 庞德在华工作的不足与缺憾26-27
- 2.4.2 政治因素与中国社会现实27-29
- 第三章 历史的反思:中国法制现代化的方向29-42
- 3.1 庞德效应:启发中国法学人自觉地思考“中国法”的现实与出路29-31
- 3.2 理想图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自主发展31-35
- 3.2.1 冲破“框架”——“现代化框架”与“本土化框架”之批判32-33
- 3.2.2 自主发展——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路径33-35
- 3.3 理性建构:中国法制现代化自主发展的动力35-42
- 3.3.1 社会变迁的推动36-37
- 3.3.2 法学家的领航37-39
- 3.3.3 政府主导的法制现代化建构39-42
- 结语42-43
- 参考文献43-47
- 致谢47-4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郎静波;;晚清变法与明治维新时期法制改革比较研究——从政治影响的角度分析[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2年01期
2 王闻;;苏联学者讨论法制改革问题[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1989年09期
3 王家福;刘海年;李步云;;论法制改革[J];法学研究;1989年02期
4 枣阳;;中国必须进行法制改革[J];上海人大月刊;1993年07期
5 冯玉军;法制改革及法制化过程的成本收益分析[J];天府新论;2000年02期
6 周金恋;清末法制改革的现代化特征[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7 陆文前;浅析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地位[J];江汉论坛;2003年08期
8 曹全来;国际化与本土化:晚清法制改革的两个目标[J];天津社会科学;2003年03期
9 王贵国;;入世对中国法制改革的影响[J];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3年04期
10 孙建;清末法制改革的历史意义[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细珠;;张之洞与清末法制改革[A];近代中国(第十二辑)[C];2002年
2 谢慧;;中国加入WTO后的环境资源法制改革[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朱晖 实习生 梁伟烽;我市27项民主法制改革须年内完成[N];中山日报;2014年
2 本社记者 徐秋颖 李卓谦 整理;法制改革三问[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4年
3 本报记者 王比学;法制改革三问[N];人民日报;2014年
4 本报评论员 宁新春;真抓实干推进民主法制改革[N];东莞日报;2014年
5 卜若柏;中国经济发展应注意内向型投资[N];国际商报;2006年
6 柳华文;推进中日法学交流与合作再创新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7 克里斯·哈曼 文 陈衍东 编译 裴文睿 文 王新颖 编译 卡罗拉·马基弗 文 吕增奎 编译;海外学者论中国[N];社会科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汉华;中国法制改革论纲:从西方现实主义法律运动谈起[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珊;清末法制改革失败的根源探析[D];苏州大学;2016年
2 农红梅;论庞德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参与及其启示[D];广西大学;2016年
3 林骄阳;商鞅法制改革评析[D];山东大学;2006年
4 王丽华;解析清末法制改革及其现代意义[D];曲阜师范大学;2010年
5 易大东;清末法制改革对西方法文化的引进与移植[D];四川大学;2004年
6 蔡世杰;论王莽的经济法制改革[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7 郭文娟;领事裁判权与清末法制改革[D];青岛大学;2012年
8 肖辉忠;俄罗斯独立以来的法制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姜素红;论发展权与当代中国法制改革和创新[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10 张越;张之洞与清末法制改革[D];青岛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论庞德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参与及其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142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61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