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立法前评估标准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20 09:13

  本文关键词:立法前评估标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1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基本上实现了“有法可依”,但在实践中,立法质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为此,我们需要探索各种有利于推进科学立法、提高立法质量的措施,而立法前评估正是其中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立法前评估制度中,评估标准居于核心地位,设计出科学、合理而全面的评价标准体系是发挥立法前评估制度实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分析我国现行规定和实践中的立法前评估标准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完善这些不足值得深入研究。第一部分是关于立法前评估标准内涵、相关概念的辨析及其研究意义的概述。立法前评估是指评估主体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拟制定或修改的法律文件进行评估。其中,评估主体衡量、评价规范性法律文件对象的具体准则即为立法前评估标准。在理论研究、实践运用中,“评估指标”、“评估原则”、“调研内容”经常与“立法前评估标准”混淆,在此需要厘清这些概念并不能涵盖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内容和性质。最后从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两方面阐述立法前评估标准的研究意义。第二部分是介绍国内立法前评估标准的现状以及现行立法前评估标准做法存在的不足。我国关于立法前评估的实践探索始于2004年,发展至今,中央与地方均已在不同程度上引入了立法前评估制度。2015年的《立法法》修正案首次规定立法前评估,为该制度今后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但从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关于立法前评估标准的规定、中央与地方两级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做法这三个维度可以归纳出,我国的评估标准存在针对性不强、可操作性不足、系统性不完善、规范性不够等不足,对立法质量的提高未能起到有效的保障和促进作用。第三部分是研究国外立法前评估标准成熟做法以及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立法前评估制度在国外已经有了多年的发展,尤其是美国、英国和经合组织三个国家、地区,积累了大量成熟的经验。因此,本部分一方面详尽地介绍国外主要国家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发展历程,一方面深入阐释评估标准演变背后的制度前提,并在最后总结出有利于完善我国评估标准成熟做法,以资借鉴。在文章最后一部分,笔者结合我国立法工作对立法前评估制度的实际需求以及国外积累的成熟经验,在确立下完善我国立法前评估标准的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立法前评估标准体系的具体构想,即应该设立立法的基本质量标准以及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影响性标准,并建议依据评估标准内容和性质的不同,设置不同的权重,以体现不同评估标准的不同重要性,保证评估结果的准确。
【关键词】:立法前评估标准 基本质量标准 经济影响评估标准 社会影响评估标准 环境影响评估标准
【学位授予单位】:中央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3
  • 引言13-14
  • 第一章 立法前评估标准概述14-20
  • 第一节 立法前评估标准与相关概念的区别15-16
  • 第二节 立法前评估标准的研究意义16-20
  • 一、理论意义16-17
  • 二、现实意义17-20
  • 第二章 国内立法前评估标准的现状与评价20-28
  • 第一节 国内立法前评估标准的现状20-24
  • 一、国内规范性法律文件中关于立法前评估标准的规定20-22
  • 二、国内中央立法实践中关于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做法22-23
  • 三、国内地方立法实践中关于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做法23-24
  • 第二节 国内立法前评估标准存在的问题24-28
  • 一、国内评估标准的针对性不强25-26
  • 二、国内评估标准的可操作性不足26
  • 三、国内评估标准的系统性不完善26-27
  • 四、国内评估标准的规范性不足27-28
  • 第三章 国外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发展与启示28-38
  • 第一节 国外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发展29-35
  • 一、美国监管分析标准的发展29-31
  • 二、英国影响性评估标准的发展31-34
  • 三、经合组织规制影响评估标准的发展34-35
  • 第二节 国外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启示35-38
  • 一、评估标准的发展以本地情况为基础35-36
  • 二、评估标准具有系统性36
  • 三、评估标准体系中含有核心评估标准36-37
  • 四、评估标准十分精细37-38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立法前评估标准的建议38-52
  • 第一节 完善我国立法前评估标准的指导思想38-41
  • 一、评估标准的设计应以我国国情为依据38-39
  • 二、注重提升评估标准的系统性39-40
  • 三、评估标准的内容应当尽可能精细化40-41
  • 四、明确区别于立法后评估的立法前评估的功能定位41
  • 第二节 完善中国立法前评估标准体系的构想41-49
  • 一、基本质量标准42-44
  • 二、经济影响评估标准44-47
  • 三、社会影响评估标准47-48
  • 四、环境影响评估标准48-49
  • 第三节 评估标准的权重考量49-52
  • 第五章 结语52-53
  • 参考文献53-57
  • 后记57-58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生荣,邵建斌;提高立法质量 为营造“三个环境”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J];人大研究;2002年05期

2 刘武俊;关注人大立法质量的提升[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年06期

3 马发明;十道关把好地方立法质量[J];人大研究;2004年03期

4 吴邦国;提高立法质量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J];海南人大;2004年03期

5 王红强;;求真务实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根本途径[J];人大建设;2004年06期

6 孙波;;试论立法质量的科学性标准[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张春阳;;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关键在于提升审议水平[J];理论观察;2006年06期

8 杜莉;毛毛;;地方立法质量评估为立、改、废提供实践依据[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李适时;;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提高立法质量[J];中国人大;2009年11期

10 刘华;;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的几点思考[J];上海人大月刊;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任永强;季林;张卫华;;影响地方立法质量的原因及其对策——关于进一步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思考[A];2003年贵州省宪法法理学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刘志鹏;王兴伦;;通过“良法”的自治:我国村民自治立法质量评价[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宋明;陈佳林;;特区立法评估回应机制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媛;提高立法质量压缩司法解释空间[N];法制日报;2013年

2 沈宗河 记者 张弛;提高立法质量 强化实现全面振兴的法治保障[N];沈阳日报;2013年

3 王锡明 (甘肃);立法前评估是提高立法质量的有效举措[N];人民代表报;2013年

4 记者 霍小光;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切实提高立法质量[N];人民日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朱磊;提高立法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N];法制日报;2013年

6 记者 方列 梁书斌;以科学民主精神促立法质量提高[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维;大数据时代需提升立法质量[N];法制日报;2014年

8 记者 阳亚舟;发挥优势 提高立法质量[N];四川政协报;2014年

9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 王利明;科学立法是确保立法质量的关键[N];北京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朱磊;推进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N];法制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彬;立法质量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03年

2 刘振宁;法律废止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3 崔治战;论提高地方立法质量[D];河北师范大学;2016年

4 仵琼;立法前评估标准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6年

5 张瑶;地方立法质量保障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09年

6 潘传广;我国地方立法质量路径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7 陈雪琴;我国地方立法质量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8 周典;有关立法后评估的若干思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黄登峰;关于提高地方立法质量的几个问题[D];郑州大学;2003年

10 高阳;我国地方立法质量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立法前评估标准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811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811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78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