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听妻入狱”制度的法理分析

发布时间:2025-05-08 05:19
  法制史的真正价值,不止于古代法律事件和法律制度本身带给社会的影响,亦在于它所贯穿的法律思想能够为当代法治所能借鉴的地方。“听妻入狱”是中国封建官吏综合考察案件情况后,特许已婚无子的死囚妻子入狱同宿,以便保障其子嗣延续而实施的一种手段,后逐渐演变为允许被长期关押的囚犯妻子、儿女入狱探视的治狱制度,是儒家礼教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的产物。这一制度自东汉出现直至清末消亡,以成例的方式存在了近两千年的时间。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们在审判中对“天理、国法、人情”三位一体的价值观的极致追求,是中国古代法律运行中的最大特点,这一特点在“听妻入狱”制度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听妻入狱”制度基于古人质朴的家庭本位观和人情观,肯定了被处以极刑或被长期关押的囚犯享有被家属探视的权利,超前提出了对死囚子嗣延续的保护,它从“孝道”和人伦亲情出发,给予囚犯一定的人性关怀,其性质属于司法官吏法外行仁的手段,最终不改变刑罚对囚犯罪行的原有惩罚。这样一来,其在顺应上天旨意采取“德治”思想的基础上,考虑人伦亲情,保证了国家法律的正常运行,通过法与道德两种治理手段共同调节社会秩序,将“天理”“国法”“人情”三者有机统一起来。现阶段,对“...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现状与创新之处
一、“听妻入狱”制度的产生条件及发展进程
    (一)产生背景
        1、经济条件
        2、政治环境
        3、思想氛围
        4、法律制度
    (二)产生、发展与消亡
        1、东汉至两晋时期:“无子听妻入狱”
        2、南北朝至明清:“听重囚妻孥入狱”
        3、清朝末年:消亡
二、“听妻入狱”的制度特征和司法适用
    (一)制度特征
        1、道德主导的产物,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
        2、以成例方式存在,未成常制
        3、起源早,存续时间长,发展缓慢
    (二)司法适用
        1、适用对象
        2、适用程序、方式和地点
        3、对实施官吏的要求
        4、适用效果
三、“听妻入狱”制度的价值分析
    (一)历史进步意义
        1、礼法并用,维护社会秩序
        2、让一般民众享有“会见权”
        3、超前地提出对囚犯“生育权”的保护
    (二)时代局限性
        1、监狱立法相对滞后
        2、不利于法律的公平实施
四、“听妻入狱”制度对当代法治建设的借鉴意义
    (一)对我国监狱管理方面的借鉴意义
        1、创新对服刑人员道德教育的方式
        2、对服刑人员家庭权益保护方面的启示
    (二)在司法审判中加强对“情理”与“法理”的综合考查
        1、历史的要求
        2、现实的需求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4044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044381.html

上一篇:法理学如何应对自动驾驶的根本性挑战?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d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