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权益区分保护模式在侵权责任中的适用
发布时间:2022-08-09 18:22
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包括权利和利益,这已经在学界与实务中形成了共识。但是,针对是否需要对权利和利益进行区分保护,以及如何对权利与利益进行保护尚未有明确统一的态度。权利与利益的定位并不相同,应予明确区分。从法律适用效果的角度而言,应该采纳权益区分保护模式。这既平衡了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之间的关系,也使法律适用更加具有针对性与指向性。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
三、对等同保护说的理解与反思
(一)对等同保护说的理解
1. 权利与利益无法区分
2. 与契约责任的保护范围作同样的考量
(二)对等同保护说的反思
1. 权利与利益并非无法区分
2. 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的保护范围不能等同看待
3.不区分权利与利益的保护会导致权益的泛化
四、为权益区分保护说正名
(一)权益区分说的理论依据
(二)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之间的权衡
(三)权益区分保护说的实践需求
五、权益区分保护模式在《民法典》中的解释适用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益区分保护的合理性证明——《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一款的解释论前提[J]. 方新军. 清华法学. 2013(01)
[2]侵权法中权利与利益的区分方法[J]. 于飞. 法学研究. 2011(04)
[3]《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中的违法性判断要件[J]. 陈现杰. 法律适用. 2010(07)
[4]《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J]. 葛云松. 中国法学. 2010(03)
本文编号:3673052
【文章页数】:4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侵权责任的保护范围
三、对等同保护说的理解与反思
(一)对等同保护说的理解
1. 权利与利益无法区分
2. 与契约责任的保护范围作同样的考量
(二)对等同保护说的反思
1. 权利与利益并非无法区分
2. 侵权责任与契约责任的保护范围不能等同看待
3.不区分权利与利益的保护会导致权益的泛化
四、为权益区分保护说正名
(一)权益区分说的理论依据
(二)权益保护与行为自由之间的权衡
(三)权益区分保护说的实践需求
五、权益区分保护模式在《民法典》中的解释适用
六、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权益区分保护的合理性证明——《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一款的解释论前提[J]. 方新军. 清华法学. 2013(01)
[2]侵权法中权利与利益的区分方法[J]. 于飞. 法学研究. 2011(04)
[3]《侵权责任法》一般条款中的违法性判断要件[J]. 陈现杰. 法律适用. 2010(07)
[4]《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民事权益[J]. 葛云松. 中国法学. 2010(03)
本文编号:36730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673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