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当前制度规范缺损的致罪因素
本文关键词:论中国当前制度规范缺损的致罪因素 出处:《社会科学战线》2014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中国犯罪态势日趋严峻,这与缺损的制度规范密切相关。某些制度规范的缺损大大削弱了社会控制能力,也给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进而促成了公众对于诸多事项的不满情绪,社会的不满情绪及其伴生的越轨行为有着极大的传染性,使社会趋于普遍的失范状态。当务之急,应当强化制度规范的运作与落实,遏制腐败的滋生与蔓延,促成全民的规则意识,构建合理的道德体系。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the crime situation in China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rious,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defective institutional norms. The defects of some institutional norms have greatly weakened the ability of social control. It also provides a breeding ground for corruption, and then promotes the public dissatisfaction about many matters, social discontent and its accompanying deviant behavior has a great infectious. It is urgent to strengthen the oper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stitutional norms, curb the breeding and spreading of corruption, promote the rule consciousness of the whole people, and construct a reasonable moral system.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暨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820013)
【分类号】:D917;D630
【正文快照】: 随着新时期社会转型的日益深入,我国犯罪态势日趋严峻而呈现较为明显的反常状况,无差别杀人等新型犯罪多发①、职务犯罪更加深入、有组织犯罪再度抬头、暴力犯罪率持续增长、总体犯罪率阶位攀高②。犯罪是社会现象的极端表现,犯罪反常态势与社会失范状况密切相关。中国目前某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张小虎;;我国无差别杀人犯罪的现实状况与理论分析[J];江海学刊;2011年01期
2 文跃然;;垄断行业高薪的合理与不合理[J];人民论坛;2007年11期
3 陈阳波;;96.5%的人对当前工资不满意[J];人民论坛;2007年11期
4 艾芸;;民众最不认同何种不公——公众公平感调查[J];人民论坛;2008年21期
5 李正军;;大学生信仰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6年01期
6 张小虎;;我国当前犯罪率阶位攀高的社会安全警示[J];犯罪研究;2007年06期
7 郑功成;;中国社会公平状况分析──价值判断、权益失衡与制度保障[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中东;;法学层面上的刑罚裁量根据[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2 韩轶;;西方国家的刑罚目的观及其对我国刑罚目的界定的启示——兼论惩罚犯罪应界定为我国刑罚目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1年00期
3 孟庆瑜;;论分配关系的税法调整机制及其完善[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4 王圣扬;夏珍珍;;论中国当代传媒与司法的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施鹏鹏;;论无罪推定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郭世杰;;论“监企合一”与我国监狱职能的实现[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7 李婷;次道德现象及其刑事法理依据探析[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陈婴虹;论农民利益的缺失——从国家与农民契约关系的角度[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9 高新华;论以人为本司法观的理论基础——从新宪法修正案谈起[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10 韩轶;;论刑罚目的与量刑原则[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秉志;阴建峰;;新中国刑法立法60年——以影响刑法立法的客观范畴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李泽明;;人民监督员制度研究[A];首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郭云忠;;检察权谦抑性的法理基础[A];第二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6年
4 冯仁强;;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司法适用解读[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巩富文;姚宏科;;刑事从宽政策之困境探析[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杨迎泽;朱全景;;和谐社会、法律监督与检察官职业培训[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杨志利;;强制履行、期待赔偿与最优违约救济[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熊春泉;童春荣;;规范量刑与自由裁量——博弈中的纳什均衡[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9 黄学贤;赵中华;;农民平等权的学理分析[A];新农村建设的制度保障[C];2005年
10 黄俊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保障[A];“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进德;协商性司法在西方的兴起[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晓晖;论宏观调控决策的法律调整[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陈玲;背信犯罪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张少林;被害人行为刑法意义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9 李卫东;大学内部重点建设[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强;马克思主义环境利益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芳;我国经济性裁员法律适用问题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李昀;废物污染环境犯罪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3 贺磊;自由心证的法理与制度初探[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潘爱青;增设执业资格刑的立法探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婷婷;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马健;犯罪情境预防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钱元昌;浅析一人公司的刑事主体地位[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曹俊华;犯罪数额累计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刘基华;论罪刑法定原则在当代中国的实现[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罗静深;论间接故意的意欲要素[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芳;魏一平;;姚锦云与1982年天安门广场撞人事件[J];半月选读;2007年19期
2 于伟,陈海英;略论当代大学生负面信仰心态与信仰教育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1999年05期
3 李冬平;论转型期理想信念教育[J];湖南社会科学;2003年01期
4 谭玉清;;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管理科学文摘;2007年07期
5 王志萍;关于跨世纪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几点思考[J];高校理论战线;2000年04期
6 周中之,余玉花;社会转型期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0年03期
7 郭涵;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网络——中学教育目标和效果的实证分析[J];青年研究;1996年02期
8 穆玉敏;姚锦云天安门广场驾车行凶案[J];人民公安;2003年15期
9 刘宁;关于理想信念问题的三点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0年04期
10 魏军;徐燕;;全面、客观地看待我国的行业收入差距[J];中国物价;200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红;;非赢利组织与转型时期中国社会整合之重塑[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蕾;;责任政府新论:价值基础与制度规范的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张书军;;邓小平以制度规范政府行为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思想的现实意义[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年06期
4 王忠武;略论制度规范的形成机制及其创新途径[J];山东社会科学;1995年01期
5 熊文钊;程遥;;行政问责走向制度规范[J];w,
本文编号:14170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nzuizhian/1417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