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死刑冤案证据剖析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7 15:05

  本文关键词:美国死刑冤案证据剖析及其启示 出处:《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美国 死刑审判程序 死刑冤案 证据


【摘要】:冤案的发生往往是多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危害甚大。死刑冤案比其他冤案具有更为严重的危害性,因此,研究如何防范死刑冤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美国对冤案的已有研究对于中国死刑冤案乃至所有冤案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价值。中国要实现对死刑的程序控制和死刑冤案的有效预防,需要从美国的死刑审判程序、为消除冤案的证据成因所采取的种种举措中汲取灵感,并从多方面建构和完善诉讼程序和司法制度。
[Abstract]:The occurrence of grievance cases is often the result of the joint action of many kinds of complex factors, and the harm is very great. The death penalty grievance cases have more serious harmfulness than other grievance case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how to prevent the death penalty grievance. The existing research on the grievance case in the United States has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study of the death penalty grievance and all injustice cases in China. China wants to realize the course of the death penalty. Order control and effective prevention of death penalty wrongs. It is necessary to draw inspiration from the death penalty trial procedure in the United States, to take inspiration from all kinds of measures taken to eliminate the causes of the evidence of wrong cases, and to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litigation procedure and judicial system in many aspects.
【作者单位】: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重大项目“死刑制度的宪法控制”(12JJD820003)
【分类号】:D971.2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法国当代著名律师勒内·弗洛里奥(ReneFloriot)曾指出:“公正的审判是不容易的事情。许多外界因素会欺骗那些最认真、最审慎的法官。”[1](P12)无论是人类的过去,还是现在,抑或是未来,冤枉无辜的人间悲剧都无法完全避免。美国自1989年以来,仅通过DNA检测就使3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韩红兴;刘传高;;论死刑案件的律师有效辩护制度[J];法学杂志;2011年10期

2 何家弘;;刑事庭审虚化的实证研究[J];法学家;2011年06期

3 陈海平;;美国死刑案件审判程序的特色考察[J];河北法学;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罗国良;;优先保障法官内心确信 兼顾被告人权利保护 论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J];法律适用;2012年03期

2 何家弘;;诉讼制度的改良与刑事错案预防[J];法律适用;2013年09期

3 黄晓亮;;死刑限制的宪法思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4 廖兴存;;我国技术侦查正当程序的反思与重构——兼评新《刑事诉讼法》中“技术侦查措施”规定[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5 艾明;;实践中的刑事一审期限:期间耗费与功能探寻——以S省两个基层法院为主要样板[J];现代法学;2012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卢喜群;论我国死刑的立法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 成华娟;死刑案件三审终审制构建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3 王金虎;审判视角下的死刑辩护实证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4 孙倩;我国死刑限制适用程序问题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刘计划;;我国陪审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J];法学家;2008年06期

2 李玉萍;;中国法院的量刑程序改革[J];法学家;2010年02期

3 虞平;;美国死刑量刑制度的统一性与个别化的协调[J];法学;2007年11期

4 刘志伟;刘科;;美国近年死刑的适用与改革[J];江海学刊;2006年02期

5 杨宇冠;;死刑案件的证明标准与程序要求[J];人民检察;2008年08期

6 康海军;李富成;;中美死刑制度比较研究[J];犯罪研究;2007年01期

7 刘英明;梁坤;;中国未来刑事庭审证据调查制度路在何方?[J];证据学论坛;2010年0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明文;;论美国有罪答辩的撤回理由及对我国的启示[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金莲素;;美国死刑案件和处决的现状[J];国外法学;1987年06期

3 张杰;邓文莉;;论美国死刑救济程序及其借鉴意义[J];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4 唐乐乐;美国银行并购的操作及有关法律制度问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5 张劲松;论欧盟对美国经济法域外效力的法律阻却[J];欧洲;2001年02期

6 杨锐;美国国家公园的立法和执法[J];中国园林;2003年05期

7 洪祥星;美国律师助理制度研究(上)——兼论对中国的启示[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王束文;;美国的司法独立及其相对性[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9 张琳;;美国计算机犯罪立法的发展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06年05期

10 马燕敏;;中美法学教育粗浅比较[J];大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刘平;刘志全;朱忠军;陈永梅;;美国环境污染健康损害纠纷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分析及思考[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2 仇永胜;黄环;;美国水污染防治立法研究[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一册)[C];2005年

3 Douglas N.Walton;唐凌云;;非形式逻辑方法和法律论证[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王洪;;论诉讼证明[A];2000年逻辑研究专辑[C];2000年

5 魏汝久;;浙江东阳事件辩护案[A];环境公益诉讼开展与律师的作用——2005年全国律协环境与资源法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吴亚明;;关于运用法律维护地勘单位经济利益的探讨[A];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C];2009年

7 胡建萍;;从一起案例看逻辑推理在案件事实认定中的运用及所引发的启示[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孙平;;学习董必武刑事政策思想有感[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晓威 张胜;测谎仅参考 证据才定案[N];法制日报;2004年

2 ;SCO的最后一喘?[N];网络世界;2006年

3 江西景德镇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吴中华;证据应由县局提供[N];中国质量报;2001年

4 ;杨剑昌质询深圳公安局[N];重庆商报;2000年

5 惠文;证据有瑕疵 法院难支持[N];江苏经济报;2003年

6 沙俊江 潘伟;山穷水尽疑无路录音证据指迷津[N];江苏经济报;2003年

7 律师 李勤古;私自录音的内容能否当作证据用?[N];巴中日报;2005年

8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家弘;刑事证据制度改革与司法观念的转变[N];人民法院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刘晓燕;私采的视听资料走上证据舞台[N];人民法院报;2003年

10 李亚捷 周 瑾;手机短信作为证据的审查与认定[N];人民法院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姚建龙;福利、惩罚与少年控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2 张栋;美国死刑程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3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张从容;晚清司法改革的一个侧面:部院之争[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5 张可;清代审级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俊玲;从美国法律对补贴的界定看中国的补贴现状及其对策[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2 梁茹茹;美国社区矫正制度的历史发展及对我国的借鉴[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3 宋秋艳;美国陪审制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何川;美国辅助技术法律研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D];重庆师范大学;2009年

5 游云庭;论美国殖民地时期对英国普通法制度的继受[D];华东政法学院;2005年

6 郭素莲;试论美国福利权利及其法律地位[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卜新兵;麦迪逊与美国宪政[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白晓;美国专家证言制度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9 邢璐;美国网络言论自由司法审查标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10 郑贤刚;英美法学教育实践性特征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3674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3674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4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