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文化遗产的振兴与传统文化的资源化——以韩国政府政策及相关法律为中心
本文关键词:无形文化遗产的振兴与传统文化的资源化——以韩国政府政策及相关法律为中心 出处:《贵州社会科学》2013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韩国于1962年制定《文化财保护法》,并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文化财保护相关政策与制度,近年韩国的政策方针开始从保护与传承转向振兴与活用,这种趋势表现为一系列新的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推行,以及发展与之相关的事业。深入了解韩国的这一新变化,有助于对无形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统文化资源化诸问题的多角度思考。
[Abstract]:In 1962, Korea formulated the "Cultural property Protection Law", and gradually established a systematic policy and system of cultural property protection. In recent years, the policy of Korea began to change from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to revitalization and use. This trend is manifested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series of new policies and regulations, as well as the development of related undertakings. It is helpful to think about the protection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 resource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作者单位】: UNESCO亚洲太平洋无形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中心;台北艺术大学博物馆研究所;
【分类号】:D931.26;DD912.1;G131.26
【正文快照】: 前言:转换期的无形文化遗产政策韩国自1962年制订《文化财保护法》以来,便开始逐步建构无形文化财的相关保护政策与制度。韩国无形文化财现行法令与相关保护制度的核心工作大致可分为以下几项:发掘无形文化遗产且制作国家名录的“指定认定”、确保无形文化遗产世代传承的“传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阻止无形文化遗产的消亡[J];科技潮;1999年11期
2 潘艳;;上海地方口头传统遗产保护的思考[J];上海文博论丛;2007年03期
3 刘满佳;;全球视野下的文化遗产保护(上)[J];今日民族;2008年02期
4 李春霞;彭兆荣;;无形文化遗产遭遇的三种“政治”[J];民族艺术;2008年03期
5 吴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载体化保护与传承[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6 张建英;;论青藏地区传统文化的特征[J];丝绸之路;2009年02期
7 黄虹;试论对无形文化遗产——粤剧南派武功的抢救和保护[J];中国博物馆;2005年01期
8 吕超;;拥抱缪斯——保护无形文化遗产[J];世界文化;2006年07期
9 张爱芹;戴红;敖立;;文化遗产:在流传中发展——业内人士看文化遗产[J];民间文化(中国文化产业);2007年06期
10 白书升;;试议“文化遗产社区”说[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佳;;传统文化与社区先进文化建设[A];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构建[C];2004年
2 缪品枚;;畲族与闽东传统文化[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3 陈沛沛;杨枝青;杨杏林;张晶滢;肖芸;苏丽娜;;中国传统文化“和而不同”思想造就了“海派中医”[A];全国第十八次医古文研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冯敏;;凉山彝族传统文化与改革[A];民族学研究第十辑——中国民族学会第四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89年
5 田峰;;传统文化与晋江文化的现代化[A];朱熹理学与晋江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孙媛媛;张小平;;谈色生“辉”——论中国五色的象征意义[A];色彩科学应用与发展——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金英;;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8 韦英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应重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黄学良;;中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模式初探[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7年
10 王东阳;高申春;;中国传统文化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何沙洲 实习记者 吴闻莺;传统文化是一笔大财富[N];经理日报;2004年
2 记者 刘威;首届克州“玛纳斯”国际文化旅游节在阿合奇开幕[N];克孜勒苏报;2007年
3 冯其庸;文化振兴需广开“才路”[N];人民日报;2007年
4 新华;利用节假日弘扬传统文化[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陈四四;行走在挑剔的目光中[N];四川日报;2007年
6 著名学者 文怀沙;尊重传统不等于开倒车[N];人民日报;2008年
7 王玉梅邋程晓龙;媒体要积极推进传统文化发展[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8年
8 主讲人 中国文化研究所所长 刘梦溪;国学与传统文化[N];九江日报;2008年
9 见习记者 禹媚邋记者 何腾江 通讯员 曾木华;黄圃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N];中山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郑照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廖君湘;南部侗族传统文化特点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2 赵德光;现代化进程中云南石林阿诗玛文化的转型与重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东e,
本文编号:1436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36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