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德国法上框架合同理论的演变及其启示

发布时间:2018-01-18 01:21

  本文关键词:德国法上框架合同理论的演变及其启示 出处:《政治与法律》2013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框架合同 个别合同 德国民法典


【摘要】:《德国民法典》制定时没有规定框架合同,理论上也并无研究,德国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发现有必要将这种特殊的协议单独考虑。德国联邦最高法院正式提出框架合同的概念后,理论上的研究也逐渐增多。框架合同基于合同自由原则而存在,可以适用于多种类型的债之关系,框架合同是否包含订立个别合同的义务,德国学界有不同的观点。在我国目前交易实践中框架合同运用广泛,司法实践中也审理了很多此类纠纷。从法律定位上看,框架合同属于债法总则规范的内容,框架合同和在其范畴下订立的个别合同是独立的两个合同。
[Abstract]:The German Civil Code was formulated without a framework contract, nor has it been studied in theory. In judicial practice, German courts found it necessary to consider this special agreement separately. After the German Federal Supreme Court formally proposed the concept of framework contract. Theoretical studies are also gradually increasing. Framework contracts exist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freedom of contract, which can be applied to various types of debt relationships, and whether the framework contract contains the obligation to conclude individual contracts. German academic circles have different views. Framework contracts are widely used in China's current trading practice, and many of these disputes have been heard in judicial practice. From the legal position, framework contracts belong to the content of the general rules of debt law. The framework contract and the individual contract concluded under its scope are two separate contracts.
【作者单位】: 清华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51.6;D923.6
【正文快照】: 框架合同(Frame contract,Rahmenvertrag),是指为双方当事人之间签订的同一类型合同(个别合同),提供基本框架(架构)和基本条件的合同。1德语中Rahmen的本义是框架、范畴,因此Rahmenvertrag也被译为范畴合同2、架构合同3。德国法上,除了用Rahmenvertrag描述这种特殊的协议之外,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屈茂辉;张红;;继续性合同:基于合同法理与立法技术的多重考量[J];中国法学;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良伟;陈慰星;;侵权责任成立要件新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曾江波;;民事善意制度研究[J];北大法律评论;2003年00期

3 田韶华;;论惩罚性死亡赔偿金制度之构建——兼谈死者近亲属缺位情形下的死亡赔偿[J];北方法学;2007年05期

4 王福友;高勇;;侵权违法阻却事由论纲[J];北方法学;2009年06期

5 夏永全;;业主撤销诉讼当事人研究——兼评最高人民法院两个司法解释的相关规定[J];北方法学;2010年03期

6 翟云岭;刘耀东;;比较法视野下的《合同法司法解释(二)》悬赏广告规定之质疑[J];北方法学;2011年03期

7 郭栋;;侵权法中的作为义务探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8 杜景林,卢谌;德国新债法给付障碍体系重构[J];比较法研究;2004年01期

9 金伏海;;续租权与铺底权之比较[J];比较法研究;2006年04期

10 张平华;;君子协定的法律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沈绿野;冯韵东;;环境侵权因果关系判断标准体系的建构[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王必伟;王乐;;反思与构想: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司法审查规则之新考量[A];全国法院系统第二十二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11年

3 李雯;;以转让方式转移拟证券化债权资产的相关法律问题探讨[A];2008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国际法)论文集——国际公法、国际私法分册[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光辉;知识产权证券化的风险及其防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张俊峰;信托财产权能的效用优化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3 孙超;应收账款融资的法律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4 刘言浩;不当得利法的形成与展开[D];复旦大学;2011年

5 李峰;应收账款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崔聪聪;日本电子记录债权法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郑晓哲;合同相对性原则在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法律关系中的突破[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8 张红;继续性合同终止制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9 杨婧;侵权责任构成之违法性要件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10 朱凡;人的担保基本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佳俊;重复保险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庆;预约法律制度演化探究及现有理论之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张晓圆;合同解除若干法律问题探讨[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汪育玲;论买卖合同标的物的风险负担[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冯国亮;债权人撤销权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张鸽;合同法定解除损害赔偿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董欣;论强制缔约[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8 张小龙;自然债的类型化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9 宗来;论债权让与中禁止让与特约的效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许爽;为第三人利益合同论析[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栾志红;关于继续性合同的几个问题[J];法学论坛;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秋风;;晚清立宪中的松冈义正[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10期

2 江平;;民法的回顾与展望[J];比较法研究;2006年02期

3 何华;;法、德民法典文风形成原因探悉——兼与滕毅先生商榷[J];政法论丛;2006年04期

4 齐云;;抵充制度的起源、术语及体系研究[J];政治与法律;2008年12期

5 成升铉;金可可;;给付障碍在韩国民法中的理论继受与发展——自历史与比较法的视野[J];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0年06期

6 福尔克尔·博伊廷;欧阳芬;;德国人格权法律保护问题及其最新发展[J];中德法学论坛;2002年00期

7 邵建东;;论旧中国民事立法继受德国民法的原因[J];南京大学法律评论;1998年01期

8 何华;;法、德民法典文风形成原因探悉——兼与滕毅先生商榷[J];时代法学;2006年05期

9 刘丽霞;胡海春;;德国民法典上的物权概念[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朱军;;德国一般交易条件法在劳动关系中的适用[J];中德法学论坛;2009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林;石旭雯;;外观主义的商法意义——从内在体系的视角出发[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2 王诵科;;论物业管理的性质——兼评海南自力投资有限公司诉海南华鑫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案[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上卷)[C];2000年

3 朱庆;;“商人”本质的反思:一个身份的视角——兼论我国制定“商事通则”的必要性[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4 段东梅;;我国未来民法典体系的建构[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5 刘彤海;;论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立法缺陷[A];2009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6 吴青;李小平;;论债权质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1年

7 王才亮;;“公共利益”的界定及程序[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5年

8 王清军;;相邻环境纠纷解决的比较法考察[A];林业、森林与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研究——2004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四册)[C];2004年

9 胡志强;;中德知识产权请求权制度比较[A];中国律师2000年大会论文精选(下卷)[C];2000年

10 章礼强;;考析民法取向的衍变[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德国民法典》的基本特点[N];人民法院报;2006年

2 华东政法学院 朱淑丽;瑞士民法典的特征[N];人民法院报;2006年

3 朱晓U,

本文编号:14388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4388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3bb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