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美国“337调查”的历史演进及浙江企业的应对措施

发布时间:2018-02-26 02:01

  本文关键词: 337条款 反倾销 国内产业 知识产权贸易壁垒 出处:《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 美国“337条款”,美国贸易法的一条独特条款,是一项以知识产权侵权行为为轴心,以技术壁垒为表象的反倾销制度,属于美国当地针对不公平的贸易做法对本国产业的“行政救济”。它以美国1994年修订的1988年综合贸易竞争法(Omnibus Trade and CompetitionAct 1988)第1342条为基础,规定货物所有人、进口人、收货人或其代理人,将货物进口美国或在美国销售中适用不公平竞争方法和不公平行为,其威胁或效果足以摧毁或实质损害美国国内产业,或阻碍此类产业的建立,或限制、垄断了美国的贸易和商业;或者将货物进口至美国,或为进口美国而销售,或进口美国后销售,而这种货物侵犯了美国有效且可执行的专利权、商标权、版权或软件作品的权利,则这些不公平竞争的方法和不公平行为将被视为非法,美国得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处理。从“337条款”条文表述来看,它完全是一项国内产业保护法。在此项制度面前,无论是进口产品的生产商亦或是其代理商、经销商,都有可能面临美国当地企业对他们提起的侵权之诉。从长期的实践来看,绝大多数提起337调查的案件都是围绕知识产权或其他知识产权有关的权益展开的。这就使得这一条款在实现保护国内产业目的的同时,更突显了作为保护知识产权的行政制裁手段的功能。中国企业,特别是以出口贸易作为支柱型产业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是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的337调查的重灾区。浙江企业作为其中一员,面临着自金融危机以来巨大的挑战,如何有效防范ITC对浙江企业提起的337条款的调查,又如何利用337条款使浙江企业面对这样的知识产权壁垒变被动为主动,是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除引言外,共分六个部分: 引言部分概括了学者对“337条款"的认识及其研究现状,同时阐明笔者研究美国337条款的动机和目的。 第一部分主要介绍“337条款”的产生背景和主要内容。主要从该条款自1922年美国关税法雏形之初到1994年美国贸易法的最终修订进行历史发展的介绍,并对其条款的主要内容进行阐释。笔者认为“337条款”的发展是日益扩权和受重视的过程,也是适用对象明晰化、制度设计合理化的过程。 第二部分笔者概括了“337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完善处,并对其在实践中的最新发展进行介绍。笔者认为,“337条款"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国的国内法狭隘程度与国际经济制度均衡性之间的冲突。故,在“337条款”的运用过程中,必须与国际接轨,既要可以正确地保护美国企业的利益,又不能无限制扩张他们的诉权导致滥诉的结果。文章将对ITC在程序方面和实体内容方面对“337条款”的最新运用发展趋势进行论述。 第三部分笔者浅析了我国企业遭遇337调查的总体情况。对比对象主要是自2000年至2009年以来的亚洲国家(地区),包括中国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另外,笔者还抽取这些调查中浙江企业的受诉情况,在查阅历年被ITC提起337调查并作出数据分析后得出结论,337调查多数能够为申请方胜诉,主要原因在于被诉方并不清楚337调查的游戏规则,当信息获取对应后,被提起337调查的几率就远远降低了 第四部分,笔者重点分析浙江企业遭遇337调查的原因所在。主要包括外围经济环境的恶劣;政府部门、商会、协会的运作不及时;浙江省企业产品结构有待完善以及浙江出口企业知识产权意识单薄等。同时,笔者也给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第五部分,笔者对涉及浙江的两起337调查案例进行介绍并做了分析。在这两起案件中,浙江企业都积极应诉,并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第六部分,笔者就美国337调查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在这一部分里,笔者剖析337调查之知识产权贸易壁垒的实质,从行政层面、商会组织、企业自身三方面着手,提出了集中机制的建立,包括行政层面的预警机制和信息服务机制,商会层面的集团诉讼、支持诉讼和建立应诉专项基金机制,以及浙江企业自身基于专利权而建立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最后一节为小结。总结全文。再次对美国贸易委员(ITC)的337调查从条款本身到实践运用,以及浙江企业受诉情况进行梳理,并对正文中提出的建设性应对措施进行精炼。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71.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军书;;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摩擦及应对措施[J];学习论坛;2005年12期

2 王宁;王丽娜;;新时期社会阶层分化产生的人民内部矛盾及相应对策[J];中国市场;2008年26期

3 康娜;;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与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09年15期

4 郝沁慧;;高级职业管理者的心理压力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年02期

5 姜焕叶;;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应对措施[J];长江论坛;2009年05期

6 朱理峰;;浅析“七七事变”后国民政府的应对措施[J];理论界;2009年10期

7 李兴祥;;试析新桂系政府对广西疫病的应对[J];桂海论丛;2010年03期

8 姜佳美;;浅析《共产党宣言》的当代启示[J];学理论;2010年34期

9 江鸿;;反倾销中的替代国制度及我国的应对措施[J];法制与社会;2011年21期

10 ;猪肉下跌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领导决策信息;1999年2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颖;张英魁;宋少卿;;科学发展视阈中乡村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与对策研究[A];海峡两岸农业学术研讨论文集[C];2010年

2 陈家强;;高层建筑火灾与应对措施[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周万超;邓兴洲;;谈影响动物产品卫生安全的因素和应对措施[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4 任殿国;禹淑梅;窦强丽;李红梅;;目前植物检疫工作的特点及工作思路浅议[A];河南省植保学会第八次、河南省昆虫学会第七次、河南省植病学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刘桂荣;;牙周门诊手术患者心理分析及应对措施[A];全国口腔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8年

6 王志;;80t气动倾翻车生产工艺及难点分析[A];实践 开拓 创新——2008年特种货车技术发展与需求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7 王永刚;;浅谈高速公路经营企业的财务风险及应对措施[A];中国高速公路管理学术论文集(2010卷)[C];2010年

8 蔡中艳;;浅谈人口老龄化对护理需求特点及护理应对措施[A];全国第五届老年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2年

9 冯青岩;刘建民;谢建立;;关于城镇燃气管网布局和投资的思考——由燃气市场的不确定性所想到的[A];中国城市燃气分会气源专业委员会第八届四次年会论文集[C];2005年

10 林龙宗;;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制约因素及应对措施[A];水污染防治立法和循环经济立法研究——2005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慧敏 张艳蕊;浙江企业家联名为维权建言[N];中国企业报;2003年

2 崔洪艺 冯洪江;浙江的“媳妇” 广东的“女婿”[N];经理日报;2010年

3 安徽省浙江企业联合会会长 何建国;为促进皖浙两省经济发展作贡献[N];安徽经济报;2003年

4 李学军;市浙企联举行二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N];黄山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刘刚;外面的世界很精彩[N];浙江日报;2011年

6 记者 肖国强;省外企业踊跃浙江企业难请[N];浙江日报;2005年

7 记者 周应涛;湖北省浙江企业联合会来孝考察[N];孝感日报;2006年

8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2年

9 通讯员 赵仁春;浙江企业服务“三农”获双赢[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2年

10 之江平;转型升级,浙商新使命[N];浙江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曾丽娟;住宅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2 牛军宜;供水枢纽工程水环境系统安全管理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3 许铭;中国产业安全问题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4 黎代福;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D];厦门大学;2006年

5 喻劲松;高寒干旱荒漠景观区表生地球化学与勘查方法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帆;美国“337调查”的历史演进及浙江企业的应对措施[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2 王亚波;论我国经济转型期教育体制改革的滞后效应[D];吉林大学;2005年

3 黄立;鸡群免疫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黄玲;论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中的不违法之诉及我国的应对措施[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5 赵小兰;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壁垒及其效应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6 唐兰冬;中国的民族博物馆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7 李文波;论GATT/WTO中的“不违法之诉”[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8 寇德峰;论wto体系下的绿色壁垒及中国的应对措施[D];北京大学;2008年

9 杨洪媛;农产品技术性贸易措施实施状况及应对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10 周珍;北宋仁宗时期黄河水患应对措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536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536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35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