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区域法治文化:意义阐释、运行机理与发展路径

发布时间:2018-04-12 22:14

  本文选题:区域法治 + 区域法治文化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全球化的发展、国家法治的统一性,都不可能消灭法治文化的区域特质。在一个统一的甚至是大一统的国家,尤其是大国和多民族国家,完全可以形成不同的区域法治文化。区域法治文化与国家法治文化之间、不同区域的法治文化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区域法治文化的发展前提是不同法治文化的共存,发展动力是法治文化之间存在的冲突和张力,发展方法是不同法治文化的整合。不同法治文化整合的结果,必然是既富有区域本土特色,又彰显现代法治精神,在国家法治统一与区域法治个性中不断磨合,不断推进区域法治文化的形成、丰富与发展。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unity of national rule of law, it is impossible to eliminate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ulture of rule of law.In a unified or even unifying country, especially in a large country and a multi-ethnic country, different regional cultures of rule of law can be formed.Regional culture of rule of law and national culture of rule of law,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the culture of the rule of law is mutual influence, interaction, interrelated.The development premise of regional culture of rule of law is the coexistence of different culture of rule of law, the motive force of development is the conflict and tension between culture of rule of law, and the method of development is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 of rule of law.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culture of rule of law is bound to be rich in regional local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show the spirit of modern rule of law, in the national unity of the rule of law and regional legal personality, constantly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regional culture of the rule of law, enrich and develop.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法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基金】: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10ZDIXM037)“法治江苏建设的战略、模式、途径与政策研究”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学术成果
【分类号】:D920.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廖成忠;;中国乡村都市化中的民间法与国家法冲突[J];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02期

2 公丕祥;冲突与融合:外域法律文化与中国法制现代化[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1年02期

3 贺欣;;为什么法院不接受外嫁女纠纷——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权力和政治[J];法律和社会科学;2008年00期

4 公丕祥;中国法律文化现代化的概念分析工具论纲[J];南京社会科学;1990年01期

5 莫万友;;农村外嫁女权益保护问题探析——珠三角Z市的实证[J];农村经济;2013年01期

6 夏锦文;;区域法治发展的法理学思考——一个初步的研究构架[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7 刘作翔;;法治文化的几个理论问题[J];法学论坛;2012年01期

8 许嘉璐;中华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J];文史哲;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楚爱华;《醒世姻缘传》中父权秩序的倾覆[J];蒲松龄研究;2002年02期

2 王蓉丽;;行政法上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平衡及其构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2期

3 孔又专;吴丹妮;;各为其功 筚路蓝缕——羌民族宗教、文化研究百年(一)[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2期

4 费菲;;法律传统论纲[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5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6 王圣扬;王金华;;刑事审判中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研究——以控辩平衡原理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1期

7 张顺;;解构司法民意[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8 王浩斌;;现代化与现代化理论的全球化逻辑[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李远行;传统复兴?现代化?──现代化理论研究的主体视角与功能主义批判[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10 李远行;大共同体本位?小共同体本位?——中国农村基层组织性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名家;;论文化与经济的关系[A];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论文集(下)[C];2007年

2 郭威;;法律文化变迁的内在逻辑[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赵阿平;;肃慎—女真族系的民族学研究在黑龙江流域文明发展中的地位[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4 杨明;;中国道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刘军;David Willer;Pamela Emanuelson;;强制关系:理论模型及实验检验[A];2011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社会管理机制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姚文放;;审美文化学研究的现代视野[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王国龙;;由语言追问法律的意义[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8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9 郑雪滢;;试论法治文化的社会意义[A];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B卷)——第七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暨浑南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10 郭建新;;核心价值体系道德认同的依据和路径研究[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承秀;中韩知识产权领域的反垄断规制比较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吴瑛;中国话语权生产机制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U,

本文编号:17416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416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65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