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明代永佃制度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13 14:43

  本文选题:永佃制度 + 契约 ; 参考:《郑州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


【摘要】: 永佃制度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西方,都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项曾如此广泛适用的土地租佃制度,对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缺陷突显的今天而言,必然能带来一些新的思考。文章选取我国永佃制度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的明代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一些文献搜集、分析,对永佃制度与其容易混淆的“一田两主”的概念做出明确的界定,并对明代永佃关系各种产生途径、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及其双方的不平等关系,以及该制度下土地的流转进行阐述,分析明代永佃制度发展的内在根源、其蕴含的我国古代劳动者朴素的公平意识与我国特有的宗族观念、农本思想等传统法律观念。结合我国目前的农村土地制度中所出现的农民积极性下降、抛荒严重、农民利益受到侵害等现象,在永佃制度的研究中寻找一个解决农村土地问题的方案——在新的农村土地所有制前提下建立永佃权化的新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并配合相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农地的规模化经营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文章分为三部分来研究明代永佃制度。第一部分主要对永佃制度进行概述,从其概念、内涵以及易混淆的概念的比较分析对永佃制度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从明代永佃制度的内容入手,通过该制度的产生途径分析,引用真实契约并对其进行论证,阐述永佃制度主体双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探求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不平等根源所在,该部分还深入阐述了永佃制度下土地的流转状况,这些流转对前代一些传统制度和观念有相当的突破,推动了社会的发展;最后一部分从明代永佃制度的内在根源、其体现的传统文化和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对该制度作了评析,通过这些来反思我国当代的农村土地制度的问题,提出利用传统永佃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新构想,并在制度方面提出具体的设计。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clear definition of the concept of " one field two masters " , which has a long history in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land contracted in China , and discusses the inherent root caus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 ' s rural land contract system .



The article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o study the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in Ming Dynasty . The first part is mainly to summarize the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 from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concept , connot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easy confusion .
The second part starts with the content of the Ming Dynasty Yongjia system ,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generating way of the system , it quotes the real contract and demonstrates it , expound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the two parties , explores the causes of the inequality of the rights and obligations of both parties , and further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land in the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 which has made great breakthrough in the traditional systems and concepts of the former generation , and promoted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
The last part analyzes the system from the inner root of the Ming Dynasty ' s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embodied in the Ming Dynasty and the influence on the afterlife . Through these measures , the problems of the rural land system in our country are reflected , and the new idea of using the traditional permanent tenancy system to solve these problems is put forward , and the concrete design is put forward in the aspect of the system .

【学位授予单位】:郑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史建民;论土地承包经营法律关系及其保护[J];农业经济问题;2000年08期

2 陈星;论农田有偿转让的计价方案[J];求实;1989年03期

3 邓勇;中国古代永佃制度及其法文化分析[J];长白学刊;2002年03期

4 钱俊皓;依法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不容侵犯[J];致富之友;1996年11期

5 杨群义;你会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吗?[J];致富之友;1999年02期

6 杨群义;您会使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吗?[J];农家顾问;1999年01期

7 陈星;超前·放开·永佃·扶农——谈我国农业的出路和政策[J];求实;1988年05期

8 ;依法保障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2年10期

9 ;政策问答[J];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2000年04期

10 潘湘玲;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J];农家顾问;1994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叶裕惠;;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若干问题[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2 王桂芹;李树超;;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A];加大城乡统筹力度 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农村现代化[C];2010年

3 饶世权;;农村林地权改革的法与经济学研究[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孟俊杰;;北京郊区农地流转机制研究[A];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建所50周年庆典论文集[C];2008年

5 饶世权;;农村林地权改革的法与经济学研究[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6 贾渤;;关于加强农民土地管理的思考[A];低碳经济与科学发展——吉林省第六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宪法;;“南海模式”的形成、演变与结局[A];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土地卷)第八集[C];2011年

8 刘桂林;;我国土地法律制度成因及弊端初探[A];全国律协经济专业委员会2010论坛(成都)论文集[C];2010年

9 袁震;;新中国农村土地物权制度60年的演进与启示[A];陕西社会科学界第3届学术年会辉煌6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道路专题论坛文集[C];2009年

10 唐家琳;靳艳萍;;《资本论》地权理论与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方向[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勾六零 实习生 华薇;宾川县化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有新招[N];大理日报(汉);2010年

2 本报记者 蔡萌;解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更加便捷[N];保定日报;2011年

3 记者 王科岩 实习生 苏建华;我市5个农业旗县年内各新增10万亩以上流转土地[N];呼和浩特日报(汉);2011年

4 科尔沁区人民法院民三庭 肖坤;土地纠纷案件法律与政策的衔接及处理原则[N];通辽日报;2011年

5 合水县农牧局 白明;当前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中的问题与对策[N];陇东报;2011年

6 记者 李吉斌;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益[N];法制日报;2011年

7 聂松 赵俊峰 袁琴琴;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因何案结事不了?[N];检察日报;2011年

8 记者 谭柯 实习生 万婧;我市711万农户12月底前领土地承包经营确权证[N];重庆商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刘泽;让土地焕发生机[N];张掖日报;2011年

10 记者 文峰 实习生 周礼;化解5600多起纠纷[N];重庆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梁亚荣;土地承包经营制度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2 韩菡;劳动力流出后,,剩余土地流向对于农民收入分配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李宪宝;沿海地区适度规模现代农业实现路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4 黄善林;土地因素对农户劳动力乡城转移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林依标;被征地农民差异性受偿意愿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6 王荧;我国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7 彭波;国家、制度、要素市场与发展:中国近世租佃制度研究[D];清华大学;2011年

8 宗玮;上海海岸带土地利用/覆盖格局变化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lm;明代永佃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张伟宏;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若干问题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施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合同效力规制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阮松涛;论宪法土地权利保护[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5 明文安;山东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张丽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论[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7 胡正锐;论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徐前贞;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的调解[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9 刘昕;浙江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2年

10 贺海波;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制度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744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744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51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