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正当性基础的应然选择——美国集团诉讼的历史考察与现代启示

发布时间:2018-05-07 19:00

  本文选题:集团诉讼 + 共同利益理论 ; 参考:《法学杂志》2012年01期


【摘要】:意思自治与集体主义的冲突自始自终贯穿于集团诉讼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共同利益理论、同意理论以及实体理论则是学界为缓解这一冲突而提出的对策。实体理论既克服了共同利益理论在方法论假定上的缺陷,也可以克服同意理论在事实假定上的不足,是我国构建代表人诉讼制度正当性基础的最佳选择。
[Abstract]:The conflict between autonomy of will and collectivism runs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lass action. The theory of common interest, the theory of consent and the theory of substance are the countermeasures put forward by scholars to alleviate this conflict. Entity theory not only overcomes the defects of common interest theory in methodology assumption, but also overcomes the deficiency of consent theory in fact assumption. It is the best choice to construct the legitimate foundation of representative action system in our country.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
【分类号】:D971.2;D92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陈亮;;环境侵害下的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制度:功能局限与制度创新[J];河北法学;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开梓;;论环境侵权群体性诉讼处理机制的完善[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2 赵会玲;朱余洁;;完善我国环境诉讼中代表人制度的构想[J];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王红岩,王福华;环境公害群体诉讼的障碍与对策──从环境公害诉讼看我国代表人诉讼制度的完善[J];中国法学;199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婧;;上市,上庭! 美迈斯律师谈莫里森裁定对中国企业的启示[J];中国律师;2010年09期

2 肖永平;李韶华;;美国集团仲裁初探[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章澜;高立富;;论我国群体诉讼保障机制及其完善——以三鹿奶粉案件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4 彭真明;陆剑;;司法介入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本土化困境及其出路[J];社会科学战线;2011年05期

5 杨奕萍;;谁该为紫金矿业“污染门”负责?——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高桂林[J];环境经济;2011年07期

6 邢会强;;证券市场投资者保护立法评价体系研究[J];证券法苑;2010年02期

7 崔玲玲;;论我国群体性纠纷诉讼解决的配套机制[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8 赵春芳;;论我国反垄断法下消费者诉讼模式的选择[J];公民与法(法学版);2011年06期

9 章舒炜;;民事公益诉讼之当事人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年22期

10 詹安乐;王剑峰;;基层法院化解群体性纠纷的审判模式[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小静;;环境民事诉讼中的集团诉讼机制[A];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与环境资源法的热点问题研究——2006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四)[C];2006年

2 李卉卉;;我国环境权益群体性诉讼之探析——相关问题的反思与域外借鉴[A];生态文明与环境资源法--2009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宋春香;周庆春;;水事纠纷解决机制研究[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肖建国;;群体性利益的保护与公益诉讼——以民事诉讼为中心的研究[A];和谐·创新·发展——首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文集[C];2007年

5 蔡从燕;罗曙光;;民事司法改革与股份有限公司中小股东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6 章武生;;论我国群体诉讼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兼评我国代表人诉讼的立法与司法实践[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于莹;;论我国证券市场民事赔偿制度[A];中国商法年刊创刊号(2001)[C];2001年

8 谈亚评;;试论企业改制中职工权益的司法救济[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周勇峰;;商品房预售合同若干问题研究[A];律师事业与和谐社会——第五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10 于绪刚;;证券市场呼唤私人诉讼[A];中国民商法实务论坛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晓杰;维权的利器:集团诉讼[N];检察日报;2001年

2 本报专稿 记者 印嘉珍;一起集团诉讼要拆成225个案件?[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3 陈有西;集团诉讼与社会和谐[N];民主与法制时报;2005年

4 禹刚;集团诉讼:让安然赔了71亿美元的制度[N];第一财经日报;2005年

5 高岸明;集团诉讼机制引入我国的可行性[N];人民法院报;2004年

6 刘欲晓 鲁 旭;郭锋:强化集团诉讼机制[N];证券时报;2004年

7 本报通讯员 董扬 本报记者 邓红阳;商品房集团诉讼为何呈“涨”势[N];法制日报;2009年

8 韩志红;集团诉讼与社会利益的维护[N];法制日报;2002年

9 本报记者 贾伟 本报实习生 史玉学;证券民事赔偿亟待引入集团诉讼[N];经济日报;2004年

10 记者 李小宁;海外集团诉讼"偏爱"中国企业[N];上海证券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斌;证券集团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10年

2 杨严炎;群体诉讼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罗健豪;美国集团诉讼退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薛永慧;群体纠纷诉讼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5 王彦;行政诉讼当事人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4年

6 张大海;德国群体诉讼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艳军;论证券欺诈诉讼[D];西南政法大学;2007年

8 章晓洪;股东派生诉讼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孙旭;美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王立兵;大规模侵权的国家救济责任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丽伟;论证券民事赔偿的集团诉讼[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2 孙国平;美国证券集团诉讼制度研究及对中国之借鉴[D];苏州大学;2004年

3 李小鹤;集团性权利救济的法理与实践[D];湘潭大学;2004年

4 靳建丽;群体诉讼制度比较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5 王U,

本文编号:18580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580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27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