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伦亚注释法学派:方法与风格
本文选题:罗马法 + 伊尔内留斯 ; 参考:《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摘要】:波伦亚注释法学派从11世纪中后期到13世纪中期,前后历时150余载,群英荟萃,成就斐然,众多法学家为后世继绝学,兴一代法学之风。总体上说,注释《国法大全》和其他法源的文本就构成了(波伦亚)法律教学与法学著述的对象,也是注释法学家们的基本工作方式。法学家们的这种工序完全是经院主义的技术,也可以笼统地称之为"辩证的注释方法"。故此,我们也可以把中世纪法学称为"经院主义法学"。
[Abstract]:Bologna Annotation School lasted more than 150 years from the middle of the 11th century to the middle of the 13th century. In general, the texts of the Notes of the National Law and other sources of law constitute the object of law teaching and writing, and are also the basic working methods of the annotated jurists. This process of jurists is a purely scholarly technique and can be generally called a "dialectical method of annotation". Therefore, we can also refer to medieval jurisprudence as "scholarly jurisprudence".
【作者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
【分类号】:D909.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勤华;耶林法哲学理论述评[J];法学;1995年08期
2 江平;罗马法精神与当代中国立法[J];中国法学;1995年01期
3 林榕年;王云霞;;1994年外国法律史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法学家;1995年01期
4 王加卫;古希腊与古罗马法律制度的差异及其成因[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5 王明锁,,王建华;略论罗马查士丁尼立法[J];殷都学刊;1996年03期
6 苏彦新;罗马法在中世纪西欧大陆的影响[J];外国法译评;1997年04期
7 周刚;谈罗马法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及对中国法制建设的启示[J];当代法学;1998年01期
8 张锐智;论罗马法精神对中国法治现代化的借鉴意义[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2期
9 王亚平;浅析中世纪罗马法研究首先在意大利城市兴起的原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10 谭建华;浅议罗马法学家在罗马法发展中的作用[J];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赵俊;张天杰;;试析罗马法在法律行为制度产生过程中所起的作用[A];规划·规范·规则——第六届中国律师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2 马旭东;;试论罗马法对伊斯兰法的影响[A];第十四次全国回族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刘力锋;;确定性之美:罗马法对莱布尼茨法哲学思想的影响[A];第二届中国科技哲学及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论文集(硕士卷)[C];2008年
4 龚鹏程;;由法律看西方对中国文化的认知[A];《国学论衡》第三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2004年
5 徐学鹿;;理念、方式、方法——法学教育断想[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6 苗绘;秦天程;;法制经济浅论[A];“严肃执法与司法公正”研讨会专集[C];199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晓U
本文编号:18738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873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