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人类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本文选题:法律人类学 + 回顾反思 ; 参考:《青海民族研究》2012年04期
【摘要】:本文对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粗略分析与梳理,认为注重田野调查、进一步挖掘少数民族法律文化资源,注重法律文化"一体"与"多元"并重是今后法律人类学关注的重点。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rough analysis of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legal anthropology, and thinks that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further excavate the leg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of ethnic minorities. Paying equal attention to the integration of legal culture and pluralism is the focus of legal anthropology in the future.
【作者单位】: 青海社会科学院;
【分类号】:D9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翟东堂;;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2 张佩国;;民间法秩序的法律人类学解读[J];开放时代;2008年02期
3 杜靖;;30年来汉人乡村人类学发展的知识脉络与生长点[J];民族研究;2008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潇;;法律与信仰:天学视野的古今之论[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2 王庆廷;;法律的亲情化求证——一个法理学的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3 温晓莉;;论法律虚拟与法律拟制之区别——法哲学的时代变革[J];北大法律评论;2007年01期
4 陈文;;我国未来民法典的“本土化”定位[J];北方法学;2008年03期
5 周云涛;;信用权之反思与重构[J];北方法学;2010年06期
6 泮伟江;;从规范移植到体系建构——再论中国法律的本土化困境及其出路[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张光杰,王庆廷;历史、现状、未来——对我国陪审制度的法理解读[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8 高其才;;瑶族习惯法特点初探[J];比较法研究;2006年03期
9 朱虎;;萨维尼的《论占有》及其贡献——法学、立法以及方法[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10 付荣;;请求权方法的历史源流分析[J];比较法研究;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姚辉;;侵权法的中国化理论与实践——以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为视角[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3 柯华庆;;实效主义法学纲要[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刘运宏;;民主立法问题探微[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辑)[C];2010年
5 高其才;;瑶族的习惯法观念探析[A];民族法学评论(第6卷·2008年)[C];2008年
6 淡乐蓉;;“赔命价”习惯法——多元法律文化下的共识性规则[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7 周林彬;王佩佩;;商事惯例初论——以立法构建为视角[A];中国商法年刊(2007):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商法建设[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孔晶;希腊古典时期诉讼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朴恩惠;韩国传贳权制度研究——兼与中国典权比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叶芳;冲突与平衡:土地征收中的权力与权利[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淡乐蓉;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刘鹏;疑难案件中法律裁判的规范性来源[D];吉林大学;2011年
6 周国兴;寻求现实的确定性[D];吉林大学;2011年
7 郭响宏;俄国1864年司法改革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强;回族风俗习惯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9 曹缅;加拿大多元文化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孙日华;裁判客观性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辛;经济犯罪刑事立法完善的理性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贾静远;刑事诉讼中审判委员会议事规则改革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严婷婷;我国纳税人利益表达机制的构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陶涛;论我国个案请示制度[D];湘潭大学;2010年
5 付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钱学云;中国本土语境下的法律建构[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钱宇春;论新农村法律文化建设的背景、特征及其路径[D];江苏大学;2010年
8 周传发;地方立法立项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李少婷;近现代科技立法价值取向的冲突与选择[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郭颖;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春声;;走向历史现场[J];读书;2006年09期
2 侯猛;;当代中国法学理论学科的知识变迁[J];法商研究;2006年05期
3 罗洪洋;;法人类学论纲——兼与法社会学比较[J];法商研究;2007年02期
4 侯猛;;法律和人类学研究:中国经验30年[J];法商研究;2008年04期
5 张冠梓;法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及其流变[J];国外社会科学;2003年05期
6 庄孔韶;徐杰舜;杜靖;石峰;;乡土中国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7 陈春声;“正统”神明地方化与地域社会的建构——潮州地区双忠公崇拜的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8 杨春宇,胡鸿保;弗里德曼及其汉人社会的人类学研究——兼评《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J];开放时代;2001年11期
9 张佩国;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法律史和法律人类学相关研究评述[J];开放时代;2005年02期
10 科大卫,刘志伟;宗族与地方社会的国家认同——明清华南地区宗族发展的意识形态基础[J];历史研究;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Justice and Judgement among the Tiv[J];北大法律评论;1998年02期
2 孙平;;法律文化制度的新视角:法律人类学[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年06期
3 杨方泉;法律人类学研究述评[J];学术研究;2003年02期
4 孙国东;法律人类学介评[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廖奕;;《阿凡达》与法律人类学[J];法制资讯;2010年02期
6 文永辉;;法律的民族志写作与文化批评——论中国的法律人类学研究[J];广西民族研究;2006年03期
7 马贤余;冯丁丁;;法律人类学研究综述[J];思想战线;2010年S2期
8 翟东堂;;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述评[J];河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9 祁进玉;;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三十年:1978~2008[J];西北民族研究;2009年03期
10 翟东堂;;法律人类学学科性质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张佩国;;地方性秩序的再生产——乡村纠纷中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多元互动[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2 谢宏滨;;论法律语言的社会学属性[A];边缘法学论坛[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赵旭东;从文化的角度探视法律[N];法制日报;2011年
2 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廖奕;《阿凡达》与法律人类学[N];检察日报;2010年
3 青海省人民检察院 王水明;现代法律人类学是如何起步的[N];检察日报;2009年
4 记者 顾钢;德人类学教授因学术造假可能入狱10年[N];科技日报;2006年
5 贵州民族学院 吴大华;法人类学的起源与发展[N];中国民族报;2007年
6 喻中;法律哲学与法律科学的分野[N];光明日报;2005年
7 竟保;婚前协议经济独立 是耶非耶?[N];新华日报;2005年
8 王水明;强制性乃法律的本质特征[N];检察日报;2006年
9 侯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中国法学院的社会科学:前景何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10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2010:法学研究繁荣发展[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杨戴云;多元权威冲突与交错[D];西南民族大学;2010年
2 王伟臣;英美法律人类学的困境:格卢克曼与博安南之争[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孟庆沛;法律人类学视野中的纠纷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潘志成;先秦时期的罪刑观念及其演化[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3 陈梦;论马林诺夫斯基的人类学研究对法学的贡献[D];山东大学;2006年
4 曾令健;法人类学视野中的纠纷解决仪式[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5 张楠;法经济学视野下的少数民族习惯法和国家法[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9166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1916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