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北宋经略河湟区域的蕃族“汉法”经济法规
本文选题:北宋 + 河湟区域 ; 参考:《西藏研究》2013年01期
【摘要】:北宋前期处理河湟民族区域蕃族民户犯罪的基本原则是"和断罚纳",即因俗不强制采取统一刑律判决或服刑,而是以钱物代赎。北宋后期随着对河湟区域的开拓经营,河湟与内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蕃汉之间的交往日渐深入,以往"和断"法律政策逐渐不能适应形势的需要,为巩固对河湟民族区域的统治,北宋对其经济法律的政策随之发生了变化,北宋统治者出于维护河湟区域统治目的的需要,其法规从蕃法向"汉法"转变,体现出河湟开边之后的经济发展的趋势。其"汉法"经济法规直接作用到保护蕃族人户的基本经济利益,土地买卖的开放就是河湟"汉法"经济法规走向进步的突出表现。
[Abstract]: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the basic principle of dealing with the crimes committed by the Tibetan ethnic families in Hehuang ethnic areas was "the sum of punishment and punishment", that is, instead of imposing a unified criminal law or serving a sentence because of vulgarity, money was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redemption. In the lat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 Hehuang regi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Hehuang and the interior was further strengthened, and the exchanges between the Han and Tibetan dynasties were deepening day by day. In the past, the law and policy of "Hehuang" could not adapt to the needs of the situation. In order to consolidate the rule over the Hehuang ethnic areas,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s policy on its economic law changed. The Northern Song rulers changed their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the "Han Law" to the "Han Law" for the purpose of maintaining the rule of the Hehuang region. Reflect the trend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fter Hehuang Kaibian. The economic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Han Law" play a direct role in protecting the basic economic interests of the Tibetan families. The opening of land sale is an outstanding manifestation of the progress of the economic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Han Law" in Hehuang.
【作者单位】: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历史文化系;
【分类号】:D929;D922.29;K24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力奎;;宋代学校教育经费来源之考证[J];平顶山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2 刘扬忠;;辽朝“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文学书写[J];华夏文化论坛;2007年00期
3 李亮亮;;仙游籍文学家蔡}[小传辑补[J];莆田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4 康瑞军;;宋代宫廷音乐机构与乐官制度考述——以宋初至元丰改制时期为例[J];文化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5 曾美月;;宋代的耍令、番曲与鼓板——由此看宋朝汉族与北方少数民族的音乐交流[J];文化艺术研究;2010年02期
6 王自艳;;北宋马政概述[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陈少丰;;《参天台五台山记》中的印度史料介读[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周科;;明代贵州边马贸易[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沈文凡;;宋代文学比较研究的力作[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高慎涛;;北宋诗僧地域、宗派分布的不平衡及原因分析[J];前沿;2009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珊珊;;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九辑(2008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C];2008年
2 万明;;明代税票探微——以所见徽州文书为中心[A];明史研究论丛(第十辑)[C];2012年
3 李军;;晚唐凉州控制权转移研究[A];敦煌归义军史专题研究四编[C];2009年
4 孙文政;孙仁;;金东北路界壕边堡建筑时间考[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6年第4期(中国·齐齐哈尔金长城学术研讨会专刊)[C];2006年
5 杜林渊;张小兵;;北宋时期陕北地区的农业发展[A];中外关系史论文集第17辑——“草原丝绸之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杨森;;民间所谓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献中的“燕脂表玉”[A];“丝绸之路与龟兹中外文化交流”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笃才;;中国古代判例考论[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王红;赵婷婷;;论榷盐制度对宋统治的影响[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五辑)[C];2010年
9 霍有光;;陕西古代金矿开采简史[A];中国地质科学院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1)[C];1991年
10 周运中;;杨吴、南唐政区地理考[A];唐史论丛(第十三辑)[C];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全芳;;重评北宋重文轻武的历史作用[J];学术月刊;1984年04期
2 任树民;北宋西北边防军中的一支劲旅——蕃兵[J];西北民族研究;1993年02期
3 李百战;小议宋太祖“养兵”之策[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1993年02期
4 袁一堂;;北宋钱荒:从财政到物价的考察[J];社会科学战线;1993年02期
5 王艳;北宋漕运管理机构考述[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04期
6 任树民;王安石与北宋西部开发[J];抚州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7 景刚;;北宋滁州守臣题名考[J];滁州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李廷海;;趣谈北宋朝廷文字秘书知制诰[J];党政论坛;2006年09期
9 李雪峰;;北宋利用贸易羁縻西北吐蕃效果甚微的原因[J];科技信息;2006年05期
10 芦敏;;从文化角度看北宋和高丽的关系——兼与辽、丽关系作比较[J];南洋问题研究;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清凌;;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暨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概述[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汝企和;;略论两宋官府对史部书的校勘[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肖蕴英;;西夏流通的北宋货币[A];西部金融·钱币研究——2008陕西省钱币学会论文汇编[C];2008年
4 顾奎相;;第二讲 五起五落的北宋名相寇准[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5 姜锡东;;北宋的兵源与募征[A];宋史研究论文集第十辑——中国宋史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及唐末五代宋初西北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韩毅;;《北宋传法院及其译经制度》出版[A];中国宋史研究会——唐宋经济史高层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佟建荣;;宋夏沿边蕃部人口流动考论[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8 王红信;朱红亮;;宋代的朋党思想及其对北宋政治的影响[A];历史与现实论稿[C];1991年
9 黄纯艳;;于阗与北宋的关系[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10 顾奎相;;第四讲 寇准宦海沉浮启示录[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7——辽海讲坛·第五辑(历史卷)[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邱鸣皋;论北宋高俸养廉之弊[N];光明日报;2005年
2 王松奇;王安石新政与北宋衰亡[N];中国财经报;2004年
3 杨静荣;北宋官窑之谜[N];中国文物报;2002年
4 张建功;从喀什出土北宋钱币看新疆古代与中原往来[N];亚洲中心时报(汉);2004年
5 姜锡东;透析北宋崇文抑武现象[N];光明日报;2000年
6 张玉玲;北宋名将呼延赞骁勇善战身先士卒 审时度势卓识远见[N];山西政协报;2007年
7 作者为河北大学宋史研究中心特聘教授、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王曾瑜;正确评价宋朝的历史地位[N];北京日报;2007年
8 宋康年;动人音声倍销魂[N];安徽日报;2006年
9 北林;古代“讳言理财”思想的批判[N];财会信报;2005年
10 周征松;一部详实的北宋史[N];光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扬本;北宋转运使考述[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2 鲍新山;北宋士大夫与道家道教[D];暨南大学;2005年
3 吕变庭;北宋科技思想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4 邵明华;邵雍交游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5 杨文;北宋经略河湟民族政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6 李贵录;三槐王氏家族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金传道;北宋书信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8 裴会涛;敕与北宋立法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9 彭向前;辽宋西夏金时期西北民族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04年
10 杨天保;王安石学术史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明;北宋军法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2 黄亚娟;北宋三司使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3 王宏;北宋置将法渊源探研[D];西北大学;2002年
4 陈素平;北宋东京都市旅游研究[D];湘潭大学;2004年
5 司丽霞;北宋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6 刘缙;北宋西北地区城寨制度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7 李雪峰;北宋与西北吐蕃商业贸易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8 陈德文;北宋东京城管理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徐开艳;北宋学校升级制度的兴衰[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10 杨桂杰;北宋东京节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0104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0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