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请托”立法及其现代意义
本文选题:古代 + 请托 ; 参考:《河北学刊》2013年01期
【摘要】:早在夏代中国就有惩治请托的先例,制定法中的请托专条源于《汉律》,为魏、晋、南北朝所沿袭。请托法大备于唐,宋、元、明、清历代虽有增删,但基本内容沿用不改。请托罪中的请托对象是官员,"请托人"是一般社会主体。请托行为是一种作为,包括"请托"与"被请托"。请托的特点是请托人与被请托人为了双方的共同利益合谋枉法,谋取非法利益。中国古代的请托法律后果以刑事责任为主。时下中国官场请托成风,它不仅严重腐蚀了公权力,也严重侵害了公民权利,造成政府威望的严重流失,是当下官民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但中国相关的立法却位阶太低,且对请托行为过于放纵,因此,借鉴古代的请托立法,将严重的请托行为入刑是适当的,也是必要的。
[Abstract]:As early as Xia Dynasty, there were precedents of punishing deferment in China, and the special rule of "asking for care" originated from "Han Law", which was followed by Wei, Jin, and Southern and Northern dynasties. Please trust the law in Tang, Song, Yua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but the basic content remains unchanged. In the crime of entrustment, the subject is the official, and the principal person is the general social subject. The act of deputation is an act, including "asked" and "asked to be entrust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request is that the trustee and the requested person conspire to pervert the law and seek illegal interests for the common interests of both parties. In ancient China, criminal liability was the main legal consequence. Nowadays, Chinese officialdom is popular, which not only corrodes the public power, but also infringes on the civil rights, and causes the serious loss of the government prestige, which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of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lower officials and the people. However, the relevant legislation in China is too low and too indulgent. Therefore, it is appropriate and necessary to use the ancient law of entrustment for reference.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分类号】:D929;D9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唐朝 ,孙承承;刘涌案揭秘——“黑帮教父”7亿财富真相[J];检察风云;2005年07期
2 武家水;抵制“说情风”[J];人民司法;1987年02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陈永辉;[N];人民法院报;2009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天水;;宋元公案小说与宋元法律[J];蒲松龄研究;2009年03期
2 赵天宝;;西汉张释之断案浅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3 王谋寅;;对中国成文法起源问题的思考[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4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张翅;;从《不用刑审判书》看古代司法中的术审[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乔传宁;李雪灵;;汉代刑名“作如司寇”质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7 王蕾;;浅析清末修订《大清律例》的原因[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8 马韶青;;晋令在中国古代法律体系中的历史地位[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7期
9 吕震乾;;试论清末修律对中国近代法制转型的影响[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徐忠明;杜金;;唐明律例刑讯规定之异同[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洪伯;;“郡守为廷”——秦汉时期的司法体系[A];第八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严奴国;刘恒;陈长均;;关于调整检察院组织法结构的思考[A];第七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会议文章[C];2011年
3 张锐智;;试论黄遵宪《日本国志》对中国近代刑法改革的影响[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4 崔红芬;;略论西夏的原始宗教与佛教的关系[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聂鸿音;;释“大”[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6 史金波;;西夏学概说[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7 史金波;李进增;王效军;罗丰;孙昌盛;彭金章;俄军;杨福;胡爱玲;苏东;索秀芬;李少兵;孙福喜;赵斌;杜建录;马升林;贺吉德;;中国藏西夏文献综述[A];西夏学(第二辑)[C];2007年
8 许伟伟;;《天盛律令·节亲门》对译与考释[A];西夏学(第四辑)[C];2009年
9 马作武;马腾;;春秋决狱论[A];《春秋》三传与经学文化[C];2009年
10 万明;;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以洪武朝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论丛(第八辑)——明代诏令文书研究专辑[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杨晓莉;20世纪上半叶陕西地区法学思想与法学实践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武波;元代法律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赫;论春秋战国时期秦国人才引进[D];吉林大学;2011年
5 刘晓林;唐律“七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崔明石;话语与叙事:文化视域下的情理法[D];吉林大学;2011年
7 冯炜;《唐律疏议》问答体疏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赵久湘;秦汉简牍法律用语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金荣洲;7-9世纪中外司法制度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郭艳艳;宋代赦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琳;董康与清末监狱改良[D];湘潭大学;2010年
2 刘畅;论高层建筑不明抛掷物致人损害责任[D];湘潭大学;2010年
3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王钢;故意杀人罪立法的完善[D];湘潭大学;2010年
5 闻以军;遗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6 康小蕊;宏观调控行为可诉性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赵文斌;论唐律中的不孝罪[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余德芹;元明时期法医学文献整理研究[D];贵阳中医学院;2010年
9 白雪松;汉武帝时期的行政监察制度[D];南昌大学;2010年
10 张晓;郑国法家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美希;;私法传统中的人文精神考[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3期
2 刘美希;;私权神圣理念的历史演变考[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刘美希;;私法自治理念的历史演变考[J];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4 刘丽萍;;浅谈古籍整理工作的意义及未来发展趋势[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完颜绍元;;古代官员如何上班[J];领导文萃;2009年22期
6 莫顺斌;;略论古代“杂文”之名[J];传承;2007年07期
7 张玲;;分析中国古代判例对我国现代的启示[J];经营管理者;2011年08期
8 五岳散人;;拿不下的乌纱[J];检察风云;2008年11期
9 李军,石勤,刘硕;浅析中国古代德治思想的现代意蕴[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S1期
10 方玉;董生;;试论合同相对性原则的突破[J];法制与社会;2009年2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敏;孙宝忠;;我国犊牛肉产业发展优势与意义探析[A];首届中国牛业发展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松年;周向阳;张太玲;杨小青;;试论学术交流的本质特点及其意义[A];第六届中国科学家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朱嘉珑;;俄语颜色词意义浅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刘刚;;浅谈高等院校实验室节能减排[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一卷)[C];2010年
5 吴力科;;浅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远意义[A];湖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6年
6 李忠祥;;冶金行业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绩效影响评估分析[A];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刘丽君;;建设先进行政文化 推动和谐社会构建[A];湖北省行政管理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李湘兰;;朝药的用药特点来源及研究的意义[A];东北三省及内蒙古地区遗传学研究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郭祥冰;;厉行节能 至关重要——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策[A];福建省科协第四届学术年会能源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赵兴奎;张大均;;心理素质:结构构建及分类意义[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古元;现代起亚在华有望突破80万辆[N];国际商报;2009年
2 吴雁冰;现代起亚在华销量去年猛增86%[N];中国质量报;2010年
3 吴雁冰;前八个月现代起亚在华销量超过去年全年水平[N];中国工业报;2009年
4 张晓丹;2009年现代起亚在华销量目标超额完成[N];中国工业报;2010年
5 旅美科学工作者 山石;拒绝“现代”的阿米什人[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6 吴雁冰;现代起亚1月销量飙升114.7%[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晓丹;现代起亚在华前8月销量超去年全年11%[N];中国改革报;2009年
8 曲峰 记者 朱彤;我省中医惠民“四个现代”谋突破[N];黑龙江日报;2010年
9 石仲泉(作者系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三个代表”思想的巨大意义[N];中国教育报;2000年
10 ;王梦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N];经济日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贾育林;中国古代廉政法律文化及其现代价值[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付岩志;《聊斋志异》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7年
3 郭素媛;《三国演义》诠释史论[D];山东大学;2009年
4 孟凡胜;中国农产品现代物流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庄乾竹;古代消渴病学术史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6 丁世鑫;陀思妥耶夫斯基在现代中国(1919-1949)[D];山东大学;2006年
7 李文睿;试论中国古代海洋管理[D];厦门大学;2007年
8 张舟子;在传统和现代之间[D];河南大学;2009年
9 李海平;论意义的语境基础[D];吉林大学;2005年
10 刘哲峰;古代中医食疗理法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凤梅;智慧之花[D];贵州师范大学;2005年
2 范颖;社会文化的网络解构及其意义[D];吉林大学;2005年
3 魏晓红;论中国新安全观的确立及意义[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孔亚明;歧义之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韩婷;从《左传》与《东周列国志》的词语对比中看词义突显[D];兰州大学;2006年
6 邓裕芬;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网络建设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7 卢丹凤;古罗马饮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杨新平;唐代诗体理论的文体学意义[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曲富有;中国大学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及其构建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邓念国;中国古代帝王的勤俭治国及其意义[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147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147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