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龙泉土地交易中的契约习惯和契约诉讼
本文选题:契约文书 + 土地交易 ; 参考:《浙江档案》2013年09期
【摘要】:正契约是指两方以上的人就某事所达成的合意。在纠纷和诉讼中,契约文书具有法律效力。早在《周礼·天官·小宰》中就有说到古代官府治理政务的八种成规,其中有:"听称责以傅别"、"听取予以书契"、"听卖买以质剂"。"傅别"、"书契"和"质剂"就是不同形式的契约[1]。也就是说,上古时期的官府在处理债务、买卖等纠纷时,就以契约为证据。但是《周礼》的记载是否反映的是先秦时代的事实,现在并无定论,所以我
[Abstract]:A positive contract refers to the agreement reached by a person above two parties. In the dispute and litigation, the contract documents have legal effect. As early as "Zhou Li, Tian Guan" and "Xiao Zai >", there were eight rules for the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of ancient government. Among them, there were "hearing the responsibility to be Fu farewell", "listening to the books", "hearing and buying the quality agent", "Fu farewell", "book title" and "quality agent" "It is the different forms of contract [1]., that is to say, when the government of the ancient times dealt with the disputes, such as the debt, the sale, and so on, the contract was the evidence. But the records of the" Zhou Li "reflected the facts of the pre Qin period.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龙泉司法档案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地方历史文书编纂与研究中心;
【分类号】:D929;D922.3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小娟;周宇;;“蓄水”、“反哺”和“信息终端”——略论徽典对明清徽商集团发展壮大的三个基本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2 王裕明;;明清分家阄书所见徽州典商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赵峗;纳税单位“真实”的一面——以徽州府土地数据考释为中心[J];安徽史学;2003年05期
4 梁诸英;;契约与民生:清代徽州棚民长期存在之反思[J];安徽史学;2009年03期
5 阚绪良;吕晓玲;;从“桃之夭夭”到“逃之夭夭”[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4期
6 张凤芝;;《招魂》中关于巫帝问答之辞臆说[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包先康;李卫华;;国家政权建构与乡村治理理念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李敏;;中国古代生态农业管理思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9 刘道胜;凌桂萍;;明清徽州分家阄书与民间继承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王星月;;浅谈清朝的“孝治”[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孔志国;;制度规避[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2 江太新;;土地股份所有制发展及其对地权的分割[A];200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演讲讨论稿)[C];2002年
3 王振星;;“嵇康”与卢俊义的梦意象——金圣叹“梁山泊英雄惊恶梦”解读[A];水浒争鸣(第十一辑)[C];2009年
4 唐仕春;;清朝基层社会法秩序的构建:会馆禀请与衙门给示[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7年卷)[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尹伟琴;民国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钱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王忠春;清代无讼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许颖;清代文官行政处分程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方靖;近代西方警政的东渐及其在广州的实践[D];暨南大学;2010年
6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郑春颖;高句丽遗存所见服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管晓霞;我国高校多学科交叉项目组织与管理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侯鹏;明清浙江赋役里甲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汪家华;唐代长史述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超;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2 彭斌;清代情理审判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3 吴黎黎;清代妇女的民事法律地位[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方;民国时期民事调解制度探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林惠;明朝对海盗的打击及其相关法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黄环宇;清代“赘婚”制度及其相关法律问题分析[D];南昌大学;2010年
7 刘义哲;清代“慎刑”制度表现与思想传承[D];烟台大学;2010年
8 汪晓健;明清徽商典当业盛衰与现阶段我省典当业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9 倪海波;《诗经》女性服饰研究[D];东华大学;2009年
10 李秀立;唐代孝文化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红;陈利根;;简析宋朝土地交易中的物权公示[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把增强;;契约与法院:民国时期土地交易与纠纷解决的二元嬗递[J];河北学刊;2011年02期
3 洪峰顺;林微;;呼唤健康的诉讼心理[J];法制与经济;2000年05期
4 简非;盛大启示录[J];法人杂志;2004年07期
5 谢新胜;;简论诉讼作为我国涉外域名争议解决方式的局限性[J];科教文汇(下半月);2006年10期
6 何涛;;“诉讼狂人”郝劲松[J];南风窗;2007年22期
7 袁会丽;王超;;对中国传统无讼观的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邢连强;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J];中国律师;1996年12期
9 李杰;银行依法诉讼收贷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1997年01期
10 李椺;要求提前关闭鲍塞尔核电站的诉讼再次被驳回[J];国外核新闻;200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龚金龙;;对烟草业美国式诉讼之回顾与简析[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2 阎晓军;;秦汉时期的诉讼审判制度[A];秦文化论丛(第十辑)[C];2003年
3 王晓菡;;美国337条款诉讼的特点及我国应对策略[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4 胡勇;;古村土地资源纠纷的法社会学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应勇;;在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200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6 ;对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李伟诉讼平安保险公司一案进展[A];生命伦理学通讯(2009年第1期)[C];2009年
7 黄文俊;;如何在美应对337条款诉讼[A];中华全国律师协会WTO专门委员会2005年年会会议手册[C];2005年
8 李悦公;倪秀仪;王全玉;;高压锅爆炸炸瞎左眼 厂家认错赔偿五万[A];纪念《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颁布十周年有奖征文获奖文集[C];2004年
9 郑鹏程;;美国反垄断法三倍损害赔偿制度研究[A];城市经济与微区位研究——全国城市经济地理与微区位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贾雪池;;转型时期俄罗斯国家地籍法律制度变迁的法经济学研究[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法研;水林彪:土地所有秩序的变革与近代法[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2 何月萍;何为民事诉讼一审程序中的“新的证据”[N];江苏经济报;2002年
3 王海香;一案引发多诉讼 你有诉权须慎用[N];人民日报;2004年
4 李欣霞;诉讼、仲裁,孰优孰劣?[N];上海金融报;2003年
5 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黄宏亮 柯雅玲;商品房纠纷诉讼排头名[N];厦门日报;2005年
6 朱湘归;12岁女孩泪洒漫漫诉讼路[N];中国工商报;2003年
7 子锋;航运惯例带来的诉讼[N];国际商报;2000年
8 蔡莉铮;由劣质手机引起的诉讼[N];中国消费者报;2000年
9 梅永存;扶贫“典范”项目引发千人诉讼[N];经理日报;2005年
10 尚冰昕 特约撰稿 刘凌林 夏雨;福建泉州地产商陷入诉讼困局[N];西部时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田东奎;中国近代水权纠纷解决机制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黄振中;美国证券法上的民事责任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0年
3 蒋铁初;中国近代证据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4 王启涛;中古及近代法制文书语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李春雷;清末民初刑事诉讼制度变革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6 赵旭;法律制度与唐宋社会秩序[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7 李秀清;日耳曼法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4年
8 徐昕;论私力救济[D];清华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丁敏;清代华北地区田房契约文书粘连结构及其契约观念[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2 陶蕾;论宋代土地交易中的权利保护[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赵倩;从《清代宁波契约文书辑校》看清朝中后期宁波地区不动产交易[D];吉林大学;2010年
4 王雪松;清代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论略[D];吉林大学;2004年
5 许明白;论美国派生诉讼程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6 童君;论网络对司法的影响[D];华东政法学院;2002年
7 辛以春;孔子“无讼”解[D];苏州大学;2007年
8 徐诗洋;美国过失导致的精神损害赔偿案审判规则的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07年
9 董翔;中国法庭口译现状分析及培训模式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10 白晶晶;清“教唆词讼”律例研究[D];南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3045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30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