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法哲学范畴的“幸福”——关于“幸福”在法学理论“学术地形图”中的定位问题之思考
本文选题:幸福 + 法哲学 ; 参考:《河北法学》2012年10期
【摘要】:法学理论研究应当适应时代需要,不断修正并更新自己的范畴体系。在法学理论的"学术地形图"中,将幸福定位为从属于法学理论学科体系价值论部分的普通法学范畴,具有正当性与合理性。幸福研究,是一个"理论发现"的过程。
[Abstract]:The study of legal theory should be adapted to the needs of the times and constantly amend and update its own category system. In the "academic topographic map" of the theory of law, happiness is regarded as a common law category which belongs to the part of the theory of law, which is part of the theory of the theory of law.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
【基金】:201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研究项目《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10AFX001)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蕾;占红沣;;幸福指数:评价权利与法律制度的新标准[J];法学家;2009年03期
2 闵绪国;;马克思主义幸福观论析[J];高校理论战线;2010年02期
3 张文显;论法学范畴体系[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4期
4 江必新;罗英;;社会管理法治化三论[J];理论与改革;2012年01期
5 赵红;;马克思幸福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兰州学刊;2009年S1期
6 喻中;;和谐秩序原理:向世界解释中国[J];法学论坛;2010年03期
7 姚建宗;;新兴权利论纲[J];法制与社会发展;2010年02期
8 宋树涛;;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发展——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以人为本法律观等战略思想的体会[J];天津法学;2010年01期
9 张玉霞;;自由的法哲学透视[J];学习与探索;2007年04期
10 何士青;;论法治与公民幸福[J];政法论丛;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煜婕;;试论和谐社会中经济法的发展[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2 王凤涛;;迈向回应社会的法——精神慰藉困境与“常回家看看”入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1期
3 黄云波;;未遂犯的处罚根据——兼谈犯罪的本质[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4 许翠霞;;动物真的能够成为法律主体吗?——关于法律主体的前提性说明[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钱善刚;;身行据乱 心写太平——康有为家思想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田旭;;公共政策的伦理基础及其反思——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7 郑亚莉;;道德选择—主体性道德教育的内在诉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李卫东;;论幸福的社会属性[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吴先伍;理性与情感:亚里士多德与孟子伦理思想的差异[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蒲德祥;;幸福组织:概念、思想溯源及研究框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杜勇敏;;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社会因素分析[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屹立;;惩罚性赔偿的根据与适用:法经济学观点[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魏建;宋艳锴;;刑罚威慑理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刑罚的经济学分析[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5 黄韬;;为什么法院不那么重要?——基于中国证券市场国家管理行为的一项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汪其昌;;信托财产权制度的特质及其经济学分析[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7 廖加林;;公私观念与公德、私德[A];“人文奥运与和谐社会”论坛文集[C];2006年
8 高国希;;论个人品德[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晏辉;;论中国伦理学的三种形态[A];中国伦理学三十年——中国伦理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9年
10 孙桂丽;;也谈教育学术人生——学术的人生是至高的幸福[A];第二届首都高校教育学研究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5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陈丽琴;制度分析框架下的女县长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映芹;制度理性与福利公正[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峰;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的变革[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汉明;基于农民权益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安杨;我国宠物福利法律保障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吴志刚;理性立法程序的构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郭伟伟;城市生活垃圾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笛;论道德义务不能成为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汪菁菁;破坏监管秩序罪若干问题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袁永红;我国土地征收法律制度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郑艳艳;社会进步标准的当代阐释[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9 赵丹怡;解读约翰·密尔的自由观[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王砚;感性与理性之浮沉[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东;;幸福政治学:一种新的政治学研究视角[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2 胡锦涛;;扎扎实实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讲话[J];理论参考;2011年03期
3 颜俊;姚建宗;;法律关系客体理论新探[J];当代法学;1993年02期
4 江必新;;拓宽行政审判职能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行政审判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角色思考[J];法律适用;2011年03期
5 孙国华;权力(Power)和权利(Right)是一对矛盾吗?[J];法学;2000年02期
6 吴知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 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J];中国机构改革与管理;2011年02期
7 江必新;邵长茂;;社会治理新模式与行政法的第三形态[J];法学研究;2010年06期
8 蔡乐渭;;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之维——论法治视角下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J];领导科学;2011年12期
9 赵甲明;怎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对幸福的哲学思考[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2期
10 马凯;;努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J];求是;2010年2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司景辉;动物的权利抑或人类的义务[D];吉林大学;2007年
2 冯浩;论同性恋者婚姻权[D];吉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不都热合曼·吾拉衣木;;社会转型视角下调适新疆民族关系的思考[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剧宇宏;;社会转型期社会保障立法理念的思考[J];中国市场;2008年39期
3 熊必军;;社会转型时期的党外干部教育培训[J];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4 魏玉东;;社会转型时期中俄社会政策比较研究[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姚贵宾;;社会转型期加强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J];世纪桥;2011年01期
6 王世谊;延安精神与社会转型时期的道德建设[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4期
7 张林龙;;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若干难题[J];学理论;1996年05期
8 刘旭东;浅谈社会转型时期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德育问题[J];理论探索;1997年06期
9 吴启孝;社会转型时期价值观嬗变综合症对犯罪的影响[J];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7年03期
10 何志军;社会转型时期必须维护中央权威[J];实事求是;1998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敬志伟;;和谐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1)[C];2008年
2 张丽美;罗玉达;;从“瓮安事件”看贵州社会管理机制的建构[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3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4 徐锦;;践行以人为本理念 创新社会管理服务[A];江西省宜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1年
5 高兆明;;论社会转型中的道德信仰危机[A];理想·信念·信仰与价值观——全国理想信念与价值观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6 孙跃刚;;试论发展哲学的范畴体系[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7 龚少情;;试论社会转型时期的社区党建[A];峥嵘岁月 磅礴绚丽——上海市党校系统纪念中国共产党诞生80周年论文集[C];2001年
8 余贵忠;;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特点[A];第二届贵州法学论坛文集[C];2001年
9 席升阳;;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说[A];1997年逻辑研究专辑[C];1997年
10 赵总宽;;略论辩证逻辑的范畴体系[A];全国逻辑讨论会论文选集[C];197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刘健 通讯员 高暄;研讨新类型案件 推动法学理论发展[N];天津政法报;2008年
2 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 喻中;找一本安身立命的书[N];检察日报;2010年
3 记者 黄保山;要为促进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N];西部法制报;2011年
4 喻中 (作者单位:重庆行政学院法学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法学理论[N];长江日报;2007年
5 法学所 刘作翔 吴玉章 冉井富;法学理论学科领域研究前沿与重大问题[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6 中共中央党校校委委员 政法部主任 石泰峰;法学理论创新与“三个代表”[N];人民法院报;2001年
7 记者 黄保山;为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学理论支持和法律制度保障[N];西部法制报;2010年
8 韩大元;“人大学派”突出的学术贡献[N];法制日报;2010年
9 王晓翠;近年法学理论争论热点[N];北京日报;2003年
10 记者 叶列;市政协领导建议市法院 力求各项工作“现代化”[N];淮安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哲;法学留学生与近代上海(清末-1937年)[D];复旦大学;2011年
2 杜学文;作为人权的和平权[D];苏州大学;2010年
3 蒋建梅;和谐的生命之美[D];复旦大学;2006年
4 吴晓玲;宋明理学视野中的法律[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5 龙洋;我国教育法学理论体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6 熊哲宏;皮亚杰理论与康德先天范畴体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王岩云;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杨小微;社会转型时期学校变革的方法论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2年
9 龙霞;实践与法的合理性[D];中山大学;2006年
10 刘剑;卡尔·卢埃林法律职能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旭煌;社会转型时期人的异化问题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2 蔡梦雅;广州高校硕士研究生择偶价值观调查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陈果;高校感恩教育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
4 解志山;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离婚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年
5 董洪;论作为技术哲学范畴的“技术进化”[D];山西大学;2005年
6 张鹃;社会转型时期金融行业腐败的特点与成因探讨[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7 庞献革;论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立法保护[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董海艳;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周宇;社会转型时期个人品德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王国剑;论社会转型时期的政治沟通[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03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3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