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致人“抑制死”应否定罪

发布时间:2018-06-24 11:51

  本文选题:致人 + 抑制死 ; 参考:《人民检察》2012年14期


【摘要】:正案情简介2008年7月12日零时,侯某在某市因口角用拳、脚殴打李某,李某用手脚还击与侯某互殴。二人打斗几分钟后,侯某突然倒地并失去呼吸,后经抢救无效而在两三分钟内死亡。法医鉴定意见如下:侯某在两三分钟之间死亡;侯某尸体有三处头皮出血和多处表皮损伤,但均非致命伤;眼结膜出血,肺叶间及心脏表面出血点较明显,符合抑制死的尸体征象。
[Abstract]:The case is on July 12, 2008 00:00, Hou in a city as a result of the fight with fists, beatings Li, Li Mou with hands and feet to fight back with Hou Mou. After a few minutes of fighting, Hou suddenly fell to the ground and lost his breath, but died within two or three minutes. The forensic expert opinion is as follows: Hou Mou died in two or three minutes; Hou's body had three scalp bleeding and multiple epidermal injuries, but none of them were fatal; eye conjunctiva hemorrhage, bleeding spots between pulmonary lobes and the surface of the heart were more obvious. Conformed to the signs of dead body suppression.
【作者单位】: 河南省人民检察院;
【分类号】:D9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金波;韩治斌;林霞;吴松;;按摩颈部致抑制死1例[J];法医学杂志;2010年03期

2 吴华良,王登文,龚志强;抑制死的法医学签定探讨[J];江西公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1期

3 黎宏;;过失犯若干问题探讨[J];法学论坛;2010年03期

4 王立广;于波;;胸部遭受外力作用致抑制死1例[J];中国司法鉴定;2009年05期

5 李希慧;刘期湘;;论犯罪过失中注意义务的实质标准[J];现代法学;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崇亮;;论注意义务——客观的过失概念[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2 苏雄华;;注意义务辨微:概念的回溯性证成与修正[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3 江溯;;日本刑法上的被害人危险接受理论及其借鉴[J];甘肃政法学院学报;2012年06期

4 张惠;;我国避风港规则中“通知删除”程序适用争议分析[J];嘉应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5 刘洋;姚佳;;食品业“代工”乱象的刑法应对——兼论设立食品安全过失犯之必要[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6 郑世创;;过失犯构造问题检讨[J];刑事法评论;2011年01期

7 赵秉志;袁彬;;刑事法治建设与刑法学研究的新发展[J];中国法学;2008年01期

8 高慧;;一起过失致人重伤案引发的思考[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1年02期

9 任麒韬;;颈部按摩导致严重不良后果的原因与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肖冬梅;监督过失犯罪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晓;刑法中的注意义务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刘进平;客观归责理论视野下的过失犯罪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3 陈广生;白朝阳等人非法拘禁罪的案例分析[D];兰州大学;2011年

4 王波;论“危险驾驶罪”的增设与对比[D];兰州大学;2011年

5 傅秋月;医疗犯罪过失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6 夏冰;监督过失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7 郑晓霞;犯罪过失基础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8 吴茜;论结果加重犯的共犯[D];吉林大学;2012年

9 范磊;论过失实行行为[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2年

10 陈腾峰;行政法上的注意义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张小虎;犯罪过失心理结构要素探究[J];法学评论;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20614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614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01e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