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法律对伦理的偏好与疏离——以中国艾滋病防治立法中的隐私保护条款为中心

发布时间:2018-06-25 20:51

  本文选题:伦理 + 艾滋病防治立法 ; 参考:《法学家》2013年06期


【摘要】:法律与伦理之间关系的展开,往往呈现出两个不同的具体面向:一为法律对伦理的偏好;二为法律对伦理的疏离。通过对中国艾滋病防治立法中隐私保护条款的梳理和讨论发现,由于法律在对伦理的偏好与疏离之间存在着某种程度的紧张,立法往往呈现出对伦理讨论"一一对应"的情况,由此产生出不同立法规定之间的冲突、法律语言的模糊、立法与整体伦理讨论的脱节等情况,削弱了法律的一般性、统一性和合法性。伦理讨论是制定法律和政策的基础,然而,法律制定在关照伦理讨论的同时,需要建构一种理性的政治过程,并在此基础上使规范明确化和具体化,进而实现法律在实践层面上对风险的有效规制。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w and ethics often presents two different specific faces: one is the preference of law to ethics; the other is the alienation of law from ethics. Through combing and discussing the privacy protection clauses in China's AI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 legislation, it is found that because there is a certain degree of tension between the preference and alienation of ethics, legislation often presents a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to the ethical discussion. The conflict between different laws and regulations, the ambiguity of legal language,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legislation and the overall ethical discussion, etc., weaken the generality, unity and legitimacy of the law. The ethical discussion is the basis of making laws and policies. However, it is necessary to construct a rational political process while taking care of the ethical discussions, and on this basis to make the norms clear and concrete. And then realize the effective regulation of risk on the practical level.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法学院;
【基金】:云南省省院省校教育合作项目“艾滋病防治的法律与社会控制研究”(项目编号:SYSX2010002) 2013年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重点资助项目“法治框架下边疆治理模式创新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分类号】:D90-05;R-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剑源;;群体良性互动的秩序建构与社会和谐——一种社会文化人类学的视角[J];重庆社会科学;2007年12期

2 徐继响;论HIV阳性者隐私权的边界[J];法学;2005年07期

3 方兴;田海平;;公共利益的伦理判定与国家征收制度之正当性探析——以《物权法》第四十二条的法律解释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4 张剑源;;移植法律的“病症”与“诊断”——以中国艾滋病法律政策为考察对象[J];思想战线;2010年04期

5 赵万一;朱明月;;伦理责任抑或法律责任——对公司社会责任制度的重新审视[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6 黄宗智;;中西法律如何融合? 道德、权利与实用[J];中外法学;2010年05期

7 汪劲;伦理观念的嬗变对现代法律及其实践的影响──以从人类中心到生态中心的环境法律观为中心[J];现代法学;2002年02期

8 王启梁;张剑源;;艾滋病防治的世界性法律行动与中国的法律实践[J];现代法学;2010年05期

9 黎群武,左伶俐;医师“走穴”的伦理法律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5年05期

10 邱仁宗;;中国发展生命伦理学之路——纪念中国生命伦理学发展30周年[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志鹏;;法的和谐价值:可持续发展时期的新要求[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2年01期

2 尤佳;;论网络环境下隐私权的保护——以对人肉搜索行为的民法规制为视角[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2期

3 强昌文;论当代中国社会法律的价值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1999年06期

4 陈宝胜;;公共管理模式嬗变的系统动力学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任丙强;家庭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对马克斯·韦伯观点的阐释[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6 吴贤静,郭松;心灵环保:环境伦理的宗教向度[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胡文木;;构建和谐社会的法治分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龚怀林;;法律运行伦理追问的依据和向度[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徐文军;吕军利;;刍议人与自然关系的新维度[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10 祝建军;;德国法对人格标识商业化利用的规制[J];中华商标;2008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建德;;产业发展中的文化变迁——以江西省余江县中童镇眼镜业为例[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李寿平;刘毅;;构建诚信制度与践行厚德精神[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雷丽莉;;从范曾名誉权案看名誉侵权的构成[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单民;上官春光;;多重视角中的检察官职业伦理[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赵丹;;法律职业伦理的生成与基督教传统[A];第四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8年

8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周宪;;“后革命时代”的日常生活审美化[A];新世纪美学与艺术——江苏省美学学会第七届会员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朱富强;;两类立法原则之评述:法理的基础[A];2008年度(第六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龙飞;文化社会学视野下武术在登封的存在与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邓继好;程序正义理论在西方的历史演进[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许青松;间接正犯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刘卫先;后代人权利论批判[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赵勇;结构化工作满意度及其对离职倾向的影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顾远飞;市场化环境下的大学运行逻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9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10 刘宇;从臣民到公民[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宗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小型私营企业诚信问题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乔淑惠;隐私权宪法保护问题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4 杨锋;人格权请求权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张t,

本文编号:20674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0674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4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