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是什么——兼论法学的学术研究方法
[Abstract]:How to understand and define "jurisprudence" has always been a controversial issue in the theory of law.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tymology and subject history, the semantic changes of "jurisprudenc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semantic connotation of "jurisprudence" is extracted from the difference and induction of different viewpoints, and the semantic position of "jurisprudence" is anchored from the conceptual differences between "jurisprudence" and "departmental jurisprudence". It will help to highlight "jurisprudence" from many aspects as a basic academic characteristic of abstract, common and general law as the main object of study. Our research also attempts to make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of the issues related to what jurisprudence is, and thus criticize the academic research methods of "definition preference". In order to further emphasize the need to uphold the historical and logical formation process to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law academic attitude and academic research methods.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法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8BFX005)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葛洪义;法理学的定义与意义[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2 苏力;反思法学的特点[J];读书;1998年01期
3 舒国滢;法理学学科的缘起和在当代所面临的问题[J];法学;1998年10期
4 左玉迪;;正义女神与皋陶的神兽:中西法形象考论[J];求索;2012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翟继光;;经济法责任研究[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02期
2 强昌文;范德安;;底线伦理与权利[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3 程乃胜;;何谓法理学——读庞德的《法理学》(第一卷)[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02期
4 杨海坤;曾祥华;;行政过程的社会正当性——利益平衡[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1期
5 刘少军;;通过正当程序实现实体正义[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5年02期
6 何志鹏;;“自然的权利”与权利理论的发展[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2期
7 蒋志如;;两条道路如何抉择?——对《变法、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一文的解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8年02期
8 孙放;;论政府投资的法价值取向[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2期
9 蒋志如;;中国法学学术研究的“50岁现象”分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0年01期
10 蒋志如;;试论法官与法学家的关系——以美国为语境的思考[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明春;;当代中国伦理道德秩序的重新构建[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于兆波;;包容特征的法治基础与法治保障[A];北京精神:构建精神家园 提升文化软实力——第五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吕家毅;;论检察制度的宪政功能[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上海市长宁区检察院课题组;;我国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发展中的基本立场[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黄文艾;;检察机关派员列席审委会制度的反思与建构[A];第三届国家高级检察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白云;;和谐社会下我国公民法治精神的培育[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08年
7 袁雪;;无需法律的秩序——当代社会中非国家法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探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上册)[C];2010年
8 解明;;浅谈有时代特色道德教育模式的构建[A];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亚凝;;“嵌入性”不足与本土化司法模式之建构[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任晓雪;;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水资源保护面面观[A];城乡饮用水水源安全问题与发展汇总[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玉堂;边沁功利主义分析法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晋入勤;企业国有产权交易法律制度创新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李国庆;解雇权限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赵宁;罪状解释论[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刘源;论我国犯罪构成结构之完善[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6 谢银玲;上市公司对外资敌意并购之反收购对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7 李冠群;论国际私法系统视野下的最密切联系原则[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8 袁日新;经营者集中救济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9 宋桂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收入分配差距调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蒋润婷;行政法视阈下的行政参与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冬妹;粤东黄狮村贫困人口生存状况及改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天问;当代工笔花鸟画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3 曹艺;论汉字体设计中的“形”与“态”之美[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董海宁;环境侵权损害赔偿社会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张念明;形式法治下的实质课税主义[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6 侯成智;国际环境非政府组织与国际环境法的发展:参与·创新·推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琳;我国矿区地下水资源的法律保护[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8 李颖;公司控制权配置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蒋士锋;跨界环境损害法律责任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杨鹏章;非强制性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刘和惠;重读《尚书·皋陶谟》──兼论皋陶的历史地位[J];安徽史学;1998年02期
2 严存生;法理学、法哲学关系辨析[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3 冯象;正义的蒙眼布 政法笔记Ⅱ[J];读书;2002年07期
4 葛洪义;论法理学教学与教材的改革——从“一分为二”谈起[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9年06期
5 刘星;法理学的基本使命和作用——一个疑问和重述[J];法学;2000年02期
6 张永和;“pK”义探源[J];法学研究;2005年03期
7 李瑜青;法哲学研究的理论建构[J];社会科学;1999年11期
8 刘宝才,雒有仓;皋陶研究[J];学术界;1997年03期
9 曹义孙;论哲学化的法理学[J];政法论坛;2000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玉鸿;法学研究的模式转换[J];文史哲;2003年04期
2 谢潇;;小议法学之教学方法——读《法理学导论》有感[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年11期
3 齐延平;试析法学研究中的价值消解行为[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4 宏程,冬梅;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加强法理学和宪法学的教材建设——记大连海事大学法理学、宪法学教材建设研讨会[J];当代法学;1997年04期
5 周世中;建国50年来法理学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社会科学家;1999年06期
6 陈泉生;一场法学研究范式的革命[J];东南学术;2004年05期
7 王广宇;;法理学的范式革命解读[J];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8 胡峻;;法理学教学中的“理”的把握[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11期
9 王长发;;法学分类方法的局限性及其克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10 文王勇;;法律人的法理学[J];人大研究;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育玮;;中国法理学前进中的问题与对策[A];人文社会科学与当代中国——上海市社会科学界2003年度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野马;王小卫;;中国大陆“法和经济学”的第一次勃兴——一个“学术想象力”的解释[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穆中杰;;共和国法学教育的实证考察与对策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4 张成敏;;法律逻辑之学术领域[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舒国滢;;方法论看抽象法学理论的发展[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法治文明的承继与融合”法律分论坛论文或提要集[C];2004年
6 潘志成;;少数民族习惯法研究现状及趋势[A];民族法学评论(第七卷)[C];2010年
7 陈运光;;浅谈创建法学研究品牌的几点设想[A];创建品牌社团与构建和谐社会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张保生;;法理学与法律逻辑学视野下的法律推理[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9 张国华;;试论董必武的法律科学观[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10 周帼;凡海军;;董必武法学教育思想对我国法学教育改革的启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旺生;法学研究不能痴迷于“倒勾”[N];北京日报;2005年
2 何勤华 华东政法大学校长 本期特别策划采写工作组 郭烁 许航 何兰芳 杨建芳;何勤华:全球化视野下的中国基础法学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顾虎明邋施琛耀;2007年年会在扬州举行[N];江苏法制报;2007年
4 刘海年;法学研究的新使命[N];光明日报;2003年
5 白廷举;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法学研究[N];青海日报;2003年
6 记者 黄保山;繁荣法学研究 推进依法治国[N];西部法制报;2008年
7 潞甫 赵昭、张建、王荣;寻找法治的中国元素[N];社会科学报;2009年
8 记者 霍仕明;繁荣法学研究推进法制建设[N];法制日报;2006年
9 杨帆邋作者为司考资深辅导教师;从应用的角度复习法理学[N];检察日报;2007年
10 赵荣君;繁荣法学研究 服务天津发展[N];天津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岩云;当代中国权利问题研究检视[D];吉林大学;2008年
2 胡君;原则裁判论[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王勇;法律发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表达[D];吉林大学;2007年
4 李刚;西方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在中国[D];重庆大学;2008年
5 刘星显;基于关系视角的法律与文学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黄辉;法律意识形态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杜建明;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中的阶级分析方法[D];吉林大学;2011年
8 穆中杰;上海市法学会历史变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08年
9 高国栋;分析法学的日常语言分析转向[D];吉林大学;2006年
10 郭欣;法律强制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光洲;司法视角下的法律渊源[D];中国政法大学;2007年
2 李敏;论中国法治的渐进性与推进性[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3 覃斌武;法益范畴的法理学改造[D];湘潭大学;2007年
4 李长山;试论法律效力的概念及效力依据[D];山东大学;2008年
5 王亚鹏;迈向现代化中国法治的探索[D];复旦大学;2008年
6 刘星显;“法律与文学”的后现代之维[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陈茜;论罗蒂新实用主义法律思想[D];湖南大学;2009年
8 南晓雪;反思法律文化的概念问题[D];吉林大学;2006年
9 吴蓉蓉;立法听证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学院;2006年
10 韩绍飞;关于法律经济学的思考[D];西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3659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365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