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社会法的功能嬗变、代际更替和中国社会法的定位与建构

发布时间:2019-01-20 09:50
【摘要】:社会法的发生机理在于对市场化运动及其负面后果进行"反向运动"和矫治,其早期功能是社会保护。它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调整的主要内容,是现代市场经济和混合资本主义的构成性要素。社会法可分为三代,具有明显的代际更替和功能扩展、嬗变轨迹:从第一代社会法的社会保护单一功能模式,到第二代社会法的社会保护为主、社会促进为辅的主次功能模式,再到第三代社会法的社会保护与社会促进并重的功能模式。功能嬗变与代际更替的机理主要在于资本与社会的矛盾运动、公平(社会保护)与效率(社会促进)的复杂关系。中国应厘清自己的问题之"代"和制度需求,以全球正在探索的第三代社会法为参照系,定位、创新和建构中国社会法并推进社会改革。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social law lies in "reverse movement" and correction of market-oriented movement and its negative consequences, and its early function is social protection. It is the main content of the adjustment of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system and the constituent factor of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mixed capitalism. Social law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generations, with obvious intergenerational replacement and functional expansion, transmutation trajectory: from the single functional mode of social protection of the first generation of social law to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functional mode of social protection of the second generation of social law, which is supplemented by social promotion. Then to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cial law social protection and social promotion of the functional model. The mechanism of function transmutation and intergenerational replacement mainly lies in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between capital and society,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equity (social protection) and efficiency (social promotion). China should clarify the "generation" and institutional needs of its own problems, take the third generation of social law, which is being explored in the world, as a reference system, position, innovate and construct Chinese social law and promote social reform.
【作者单位】: 西南政法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学”(11JZDMG069) 西南政法大学高级人才引进计划项目
【分类号】:D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世伦;马金芳;;社会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研究[J];北方法学;2007年06期

2 陈步雷;;以劳权看待发展——劳权的权利论与功能论的多维度解释框架[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3 刘金婧;东亚社会政策的特点:促进生产的福利资本主义[J];国外理论动态;2001年12期

4 郭树清;;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10年06期

5 关信平;欧洲联盟社会政策的历史发展──兼析欧盟社会政策的目标、性质与原则[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6 钱乘旦;寻求社会的“公正”——20世纪英国贫富问题及福利制度演进[J];求是学刊;1996年04期

7 郁建兴;何子英;;走向社会政策时代:从发展主义到发展型社会政策体系建设[J];社会科学;2010年07期

8 杨团;社会政策的理论与思索[J];社会学研究;2000年04期

9 景天魁;底线公平与社会保障的柔性调节[J];社会学研究;2004年06期

10 沈原;;社会转型与工人阶级的再形成[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顾辉;汪璇;;工厂政体下的农民工生存境遇——劳动过程视角下的当代新工人阶级[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肖晖;;论公开性是现代判决理由的本质特征[J];北大法律评论;2001年02期

3 安月兴;;发达国家公司治理模式的比较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保定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4 王思斌;;我国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建构[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5 黄艺红;刘海涌;;公平理念在东北社会保障制度中的缺失与重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6 苏熠慧;;从“失语”到“用脚投票”——农民工阶级认同的建构[J];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2009年04期

7 冯涛;;贸易自由化与劳工标准全球化[J];比较法研究;2006年01期

8 李志英;;近代中国公司注册制度探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9 高勇;;改革开放30年北京阶级阶层结构的变迁[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2期

10 张登国;吴东民;王海祥;;城乡一体化中的制度投入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吴缚龙;;转型的贫困:转型城市的贫困问题[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陈新民;郭春宁;;略论中国残疾人社会政策[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人口发展的多元模式与健康保障”人口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3 高勇;;阶层结构的变迁与城市社会学的发展[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上卷)[C];2008年

4 梁玉成;;市场转型过程中的国家与市场——激进转型与渐进市场转型国家中的劳动力退休年龄考察[A];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30年:回顾与前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庆五;;关于对中国模式三点特性的认识[A];列宁与东方社会——中日社会主义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苗瑞凤;;被拆分的乡村孝道[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7 刘建洲;;公民权、阶级形成与农民工问题的转型[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8 华正新;;“结构力量”与身份认同:私营企业中的技术工人群体——一种农民工研究视角的转变[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9 孙远太;;国企变革与工人行动——立足转型社会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青年学者文集)[C];2008年

10 周敬青;陈小斌;;全球经济危机下莱茵模式的应对措施及启示[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义;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国际法律地位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陈春常;转型中的中国国家治理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贾清显;中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构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曾友中;马克思货币理论与当下金融危机[D];武汉大学;2010年

5 叶明;经济法实质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6 毕天云;社会福利场域的惯习[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高和荣;风险社会下中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4年

8 杨福星;中国质量技术监督管理体制改革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4年

9 胡树林;制度变迁中的西部经济增长[D];四川大学;2004年

10 王雅梅;欧盟区域政策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洪君;企业劳动规章合法性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韩平;农村社会保障体制完善与政府管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_,

本文编号:24119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119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