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及现代思考

发布时间:2019-02-22 07:40
【摘要】: 儒家文化博大精深,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和基础。儒家的礼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德主刑辅”的儒家法模式自西汉以后两千年来成为封建中国治国安邦的基本法制传统。儒家法模式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我国三代社会,法寓于礼,国家通行“礼治”;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兴起;儒法两家,就礼治与法治、德教与刑罚、王道政治与变法革新等理论辩争激烈,互不相让,延续五百多年;直到秦王朝建立,全面采用法家思想,推行“依法治国”,法家的法治主义独占鳌头;秦亡汉兴以后,儒法分野的社会基础逐步不存在了,儒家思想再次复兴繁荣,融入并统帅了法律,法家的法治主义走到了尽头;儒法融合演进逐步形成了我国“德主刑辅”的古代法制模式,本文称之为“儒家法模式”。至唐代“一准乎礼”的《唐律疏仪》编纂,代表着儒家法模式的巩固和圆熟。 我国自古国法、伦理、人情相互交织密不可分。儒家法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基础的,礼和人情是儒家法的两个内核;儒家的道德条律是立法、司法的基本精神和衡量一切行为以及制度合法、非法的根本标准。在文化层面,法与社会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意识形态以及政治制度等上层建筑关系极为密切;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论题,因为它关乎法律价值的选择以及现代法制模式的重构。法律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重要的社会规范和社会制度构成;而民族道德是各民族长期的共同生活而形成的自觉价值取向,具有顽强的稳固性和延续性,因而,传统与现代总是纠结在一起。传统中国社会,法律是维护和巩固君主制度和等级秩序的工具;现代社会,法律被视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人权自由的象征和屏障。改革开放的当今中国,“依法治国”已被写进治理国家的总章程,法律至上、人人平等、权利本位的现代法治精神越来越得到认可,而传统伦理道德依然是国人立身行事的内心标准,甚至具有终极关怀意义;因此,分析儒家伦理与法律的内在关系,扬弃不合时宜的道德观念,培养现代法律意识,对于推进法制现代化、实现新的“依法治国”、构建现代市民社会极具现实意义。 本文以历史为经纬,采用比较的方法,以先秦儒家、法家的思想理论为基础,共分三章论述了儒法从论争到融合而形成儒家法模式的成因、内容和表现,以及儒家法传统的现代转型思考。在界定儒家法的形成和巩固所经历的两个历史时期基础上,本文着力阐述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儒法论争及其主要内容和西汉至唐代的礼法融合、法律儒家化的演进和成熟过程。第一章系统梳理了儒法论争的四个方面及其焦点所在;第二章阐释了儒法融合的内在原因、儒家法传统形成的过程和法典化体现。社会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法制的现代化转型是相辅相成的,如何解构与重估儒家法文化是个值得深思的命题;第三章对儒家法传统的现代化转型、传统法律文化和道德的重构以及市民社会构想提出了一些思考。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D90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运佳;;从人性角度看儒法两家治国方略之不同[J];黑龙江史志;2011年11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卢伟斯;;浅论儒法传统文化思想对现代公共管理理念的补充[A];北京大学海峡两岸第二届公共管理论坛——传统文化与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景蜀慧;;魏晋重实之风浅议[A];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三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3 张显清;;试论明太祖“以教化为本”的治国思想与实践[A];明史研究第7辑——谢国桢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专辑[C];2001年

4 张绍良;贺芳丽;;管仲的法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0年年会暨全国第五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0年

5 单纯;;论“新理学”体系中的法哲学思想[A];国际儒学研究(第十七辑)[C];2010年

6 李子建;;论毛泽东诗词自强不息的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精华[A];毛泽东诗词研究丛刊(第一辑)[C];2000年

7 吴凡明;;先秦儒法忠孝观比较研究[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军;历史上儒法治国思想的相同点[N];江苏经济报;2010年

2 汪洋;历史上儒法治国思想的差异[N];江苏经济报;2010年

3 徐鹤喃;儒法传统与执法理念[N];检察日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张先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文化[N];人民法院报;2004年

5 张琪;浅谈古代儒法道哲学对创建和谐社会的一点有益启示[N];莱芜日报;2007年

6 风石堰;另类视野中的东周历史[N];中华读书报;2006年

7 记者 邵肖梅;当代儒家法学奠基人[N];绍兴日报;2008年

8 郭吉军;先秦时期儒法经济伦理观略论[N];光明日报;2004年

9 中国政法大学司法理念与司法制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崔永东;预防犯罪思想之儒法差异[N];检察日报;2011年

10 徐文欣;中国式管理:儒法斗争在延续[N];电脑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2 陈冬;先秦儒法思想继承改造考[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晓红;先秦军事法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陈健松;先秦德治法治关系论[D];黑龙江大学;2010年

6 曲文;韩非与晚周学术[D];吉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寇纪元;从儒法论争到儒法融合:我国儒家法传统的形成及现代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2 李颖杰;论汉初儒法并举的法律原则[D];华东政法大学;2012年

3 李安适;先秦法家法制思想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4 于涛;论秦法家政治中的儒家因素[D];渤海大学;2012年

5 卜涛;从人性论看先秦儒法两家的法思想[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尤若;先秦学术思想与西汉社会改革[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7 白云;先秦儒法治国方略比较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吴仕民;西汉儒家礼法思想的融合与演进[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勇;天道礼法文化哲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10 洪松;儒法思想对公务员救济制度的影响[D];西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27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27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c72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