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稿酬制度与晚清文学现代性的发生

发布时间:2019-05-16 00:40
【摘要】:稿酬的出现是文学生产方式步入社会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在中国,现代稿酬制度促进了文学生产体制的最终形成并为晚清文学的现代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具体而言,晚清时期,现代稿酬制度的建立催生了职业作家、自由知识分子群体和市民消费阅读阶层的产生,促成了以文艺副刊、文学期刊和书局为表征的文化公共空间的形成,并直接刺激了晚清翻译文学的繁荣。
[Abstract]:The emergence of manuscript pay is an important step for literary production mode to step into the process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In China, the modern manuscript pay system promoted the final formation of literary production system and laid a material foundation for the modern transformation of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Specifically,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modern manuscript pay system gave birth to the emergence of professional writers, the group of free intellectuals and the consumer reading class of the citizens, and contributed to the use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supplements. The formation of cultural public space represented by literary periodicals and books directly stimulated the prosperity of translation literature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作者主持的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一等资助项目“新文学及其空间的现代性想象”(项目编号:2013M540589)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空间的现代性想象——新文学中的城市景观书写”(项目编号:12YJCZH075)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D929;D923.41;I206.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郭延礼;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J];齐鲁学刊;1999年06期

2 潘建国;清末上海地区书局与晚清小说[J];文学遗产;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伟;试论《任氏传》狐意象的基本特征[J];蒲松龄研究;2005年03期

2 曾垂超;李军均;;小说评点文体的独立:从子史之评到文学之评——刘辰翁《世说新语》评点的源流及意义论析[J];蒲松龄研究;2011年01期

3 贺根民;;纯文学观与近代小说观念的曲折演进[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4 陈静;鸳鸯蝴蝶派与言情小说模式的现代性流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张健;;传统社会绅士的乡村治理[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5期

6 夏晓虹;吴趼人与梁启超关系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谢昭新;;晚清小说理论的“现代化”转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方国武;;世俗化的批判性叙事——晚清谴责小说的政治叙事形态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9 谢昭新;;20世纪30年代小说艺术形式理论的时代性演进[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鲍鹏山;;李白与《逍遥游》[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耿杰;;试析明代学者对经史关系的探讨[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周祖文;;清代嘉庆朝刑科题本中的生监群体[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9年卷[C];2011年

3 陶永莉;;《蜀山剑侠传》研究史略述评[A];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彭琼英;;唐代都市娱乐文化与都市文体的发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章宏伟;;毛晋刻书活动考论[A];明史研究论丛(第七辑)[C];2007年

6 黄开发;;新民之道——梁启超的文学功用观及其对“五四”文学观念的影响[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作家作品研究卷(上)[C];2009年

7 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试探[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6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金华;毕沅及其幕府的史学成就[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3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建安;20世纪中国文学都市“巫女”形象论[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侯桂运;文言小说诗化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常昭;六朝琅邪颜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朱秀敏;建安散文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徐萍;从晚清至民初:媒介环境中的文学变革[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孙晶;跨越文字与影像的疆界[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李军;想象性书写与边缘性阅读[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小香;明代的知识女性[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郭建飞;周瘦鹃的“礼拜六”[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熊志敏;海派语境中施蛰存小说创作突围[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曾伟;《筹办萍乡铁路公牍》整理与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徐静;清末万载、上高卢罗两姓争界案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冬冬;崔府君故事流变论考[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李从义;沙汀三四十年代小说对乡土民间的书写[D];南昌大学;2010年

9 朱琳;明清时期临川士绅与地方社会[D];南昌大学;2011年

10 廖晓梅;现代性视野中的许地山[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陈业东;近代小说理论起点之我见[J];明清小说研究;1994年01期

2 郭延礼;传媒、稿酬与近代作家的职业化[J];齐鲁学刊;1999年06期

3 潘建国;晚清上海五彩石印考[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鸿声;;晚清文学中的上海叙述[J];学术论坛;2009年01期

2 伍方斐;晚清文学的三种读法——评程文超《1903:前夜的涌动》[J];学术研究;2002年10期

3 冷露;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说[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2年02期

4 苏英姿;;彰显晚清文学地位 重溯现代性源头——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晚清小说新论》[J];南方论刊;2009年11期

5 刘永丽;;晚清文学中的“民族国家”想象与都市上海[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张志云;;一个错位的“晚清”想象——评王德威“被压抑的现代性”说[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陈国恩;范伯群;周晓明;汤哲声;何锡章;谭桂林;刘川鄂;徐德明;;百年后学科架构的多维思考——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起点问题的对话[J];学术月刊;2009年03期

8 张均;;我们怎样进入历史——论现代中国文学的现代品格[J];东南学术;2006年03期

9 陈国恩,左敏;小说稿费制与清末民初文学变革[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程全兵,黄献文;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学史与理论——简评王晓初《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演变史 (1898- 1989)》[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詹艾斌;;新写实小说的现代性书写二题[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曾一果;;重建上海的“现代性”:一份杂志与它的“城市”[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3 康梅钧;;王国维文学批评:学无中西的现代性视角[A];江西省文艺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芝国;;南星:现代田园诗的奠基石[A];诗歌与社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詹丹;;城市、童话与戴臻的创作[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栾梅健;;稿费制度的确立与职业作家的出现——20世纪中国文学发生论之一[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史料研究卷)[C];2009年

7 王桂妹;;闻一多对新诗现代性的理解与救正[A];闻一多研究集刊(纪念闻一多诞辰100周年)[C];2004年

8 马俊山;;《压迫》解读:视界错位与现代性塌陷[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9 逢增玉;;咖啡店里的风花雪月——《咖啡店之一夜》与都市文化及其它[A];都市文化——文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谭五昌;;洛夫诗歌:在持守传统中完成的现代性[A];洛夫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段崇轩;要“现代性” 更要“民族性”[N];文艺报;2007年

2 聂震宁;一部忧思之作[N];人民日报;2009年

3 许江;中国文学现代性的发生[N];中华读书报;2004年

4 雷达;现代性观照下的乡土之魂[N];文学报;2006年

5 耿娴;唤醒听觉[N];学习时报;2008年

6 姚涵;近年来关于中国文学现代性转型研究述评[N];文艺报;2006年

7 杨春时 厦门大学中文系;以现代性视角重新界定文学思潮[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8 袁盛勇;暧昧的现代性[N];文学报;2007年

9 韩松;科幻文学与东方民族的现代性[N];中华读书报;2007年

10 袁子;倾听期刊研究中的静流[N];文汇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冷;现代性内涵的冲突[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杨学民;现代性与台湾《现代文学》杂志小说[D];复旦大学;2004年

3 王斌;意义与结构[D];暨南大学;2003年

4 高慧;追寻现代性:李欧梵文学与文化理论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5 温奉桥;现代性视野中的张恨水小说[D];山东师范大学;2003年

6 林秀琴;寻根话语:民族文化认同和反思的现代性[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7 张鸿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D];浙江大学;2006年

8 罗朋;1930年代的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与政治[D];兰州大学;2006年

9 徐晋莉;现代性与中国二十世纪浪漫主义文学思潮[D];厦门大学;2007年

10 李锡龙;徘徊于幽暗与澄明之境[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晚清侦探小说研究——以“四大小说杂志”为中心[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金莹;青楼文学传统中的狭邪小说[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利民;质疑新文学“不证自明”的现代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4年

4 金及云;现代性及鲁迅个体生存观念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5 黎明;出场与退场[D];西南师范大学;2003年

6 刘锦丹;现代性的焦虑、想象与颠覆——论先锋小说及其深层悖论[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7 翁强;八十年代中国文学现代性话语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宋书强;论九十年代都市文学的现代性[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9 林银焕;现代性视野中的郑振铎文学思想初探[D];厦门大学;2009年

10 何媛媛;“欲凭文字播风潮”[D];苏州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4778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4778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4b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