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史论文 >

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应对灾荒法律及实践中的女性角色

发布时间:2020-05-14 23:39
【摘要】:抗日战争期间,为了扩大劳动力资源,动员妇女参加农业生产具有重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华北抗日根据地党和政府在应对灾荒中提出把生产自救的救灾方针和提高女性社会地位的观念相结合,通过各种政策和相关法律规定,极力强调妇女要从事生产活动,并颁布了保障女性权利、加强女性防灾救灾减灾技能的培训、提高女性的救灾减灾积极性的政策法律,改变女性原有的社会角色观念,女性在应对灾荒实践中利用自身的优势发挥了较大作用,大大提升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对巩固和发展根据地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宁元;;中国妇人会与北京女界赈灾[J];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04期

2 赵晓华;;清末民初女性的赈灾实践及角色变迁[J];妇女研究论丛;2008年03期

3 靳环宇;;慈善事业与近代女性角色意识的彰显[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4 卜风贤;中国古代的灾荒理念[J];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福海;;试论抗战时期根据地乡村治理模式的建构(1937-1945)[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曾景忠;;抗日战争初期的敌后抗日游击战概述[J];长白学刊;2007年04期

3 张慧玲;;抗战文化大众化成因探析——以太行抗日根据地为例[J];沧桑;2005年06期

4 邓宏琴;马维强;;浅析1943-1945年太行根据地剿蝗运动[J];沧桑;2006年01期

5 段建荣;;抗日根据地救灾制度述评[J];沧桑;2009年01期

6 焦以爽;;论抗战时期共产党的民众经济动员[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4期

7 李丽芳;;浅谈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北岳区农贷发放[J];党史博采(理论);2011年01期

8 刘庆礼;;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合作社述论[J];党史文苑;2010年04期

9 张晓艳;;山西抗日根据地整风运动述评[J];党史文苑;2010年14期

10 刘卫华;李艳;;论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动员与政治参与[J];党史文苑;2010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一皋;;农民动员与社会变迁——华北事变前后之农村社会分析[A];“20世纪中国社会史与社会变迁”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9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双进;中共革命下的乡村金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仲鑫;当代佛教慈善公益组织及其活动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3 王荣花;中共革命与太行山区社会文化的变迁(1937—1949)[D];河北大学;2011年

4 卫崇文;先秦时期应对灾异方式中的非理性因素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志永;建国初期河北省婚姻制度改革研究(1950-1956年)[D];复旦大学;2003年

6 李永芳;清末民国时期农会组织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7 刘润民;战争·革命与吕梁山区社会之演变[D];山西大学;2007年

8 王克霞;革命与变迁[D];山东大学;2007年

9 卢少求;延安时期中共执政文化建设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10 何德廷;抗日根据地肃奸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胤;元代江西地区灾荒和赈恤资料汇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伟;清代福州府列女群体角色管窥[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栋梁;华北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猛;20世纪三四十年代冀中根据地庙会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杨虹;清末直隶协赈考察[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熊素芹;太行和冀鲁豫根据地地下交通线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7 赵萍;抗战时期“三三制”政权下中国共产党执政实践初探[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8 贾蓓蓓;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的日本人反战运动[D];延安大学;2011年

9 张洪芳;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粮食贸易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10 侯永乐;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医疗卫生事业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湘云;天人感应的灾异观与中国古代救灾措施[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0年03期

2 夏晓虹;晚清的女子团体[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杨永占;清末女学的兴办[J];历史档案;1992年02期

4 葛志毅;重论阴阳五行之学的形成[J];中华文化论坛;2003年01期

5 汤爱平,谢礼立,陶夏新,文爱花;自然灾害的概念、等级[J];自然灾害学报;1999年03期

6 白奚;中国古代阴阳与五行说的合流——《管子》阴阳五行思想新探[J];中国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东;1941—1942年华北抗日根据地困境成因析[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2 王永祥;温锐;;第二届中国抗日根据地史国际学术讨论会综述[J];历史教学;1991年12期

3 刘萍;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妇女纺织运动的考察[J];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02期

4 尼米聪;知识分子在华北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5 魏宏运;悉尼科技大学举办“华北抗日根据地学术讨论会”[J];抗日战争研究;1996年03期

6 李晓晨;华北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禁烟禁毒[J];社会科学论坛;2001年12期

7 李翔;陕甘宁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代耕问题初探[J];抗日战争研究;2005年02期

8 李振亚;;《华北抗日根据地记事》简介[J];历史教学;1988年01期

9 江沛;华北抗日根据地区域社会变迁论纲[J];理论与现代化;1995年07期

10 张雪;;试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对婚姻制度的改革[J];党史博采(理论);2006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郝良真;;论河北在华北抗日根据地中的重要地位[A];董仲舒与河北历史文化研究[C];2007年

2 毛和利;;为上海抗日救亡斗争献身的第一位女性——茅丽瑛领导职业妇女俱乐部义卖义演述评[A];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之七——中国近现代史及史料研究[C];2007年

3 陆德阳;;试论中国近代女佣[A];社会进步与人文素养——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文集(2006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6年

4 郭昭昭;;抗战期间国民参政会中女参政员群体的考察[A];牢记历史 振兴中华——江苏省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论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 刘小萌;知青中的女性[N];光明日报;2002年

2 佟新;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3 ;她们的长征[N];中国妇女报;2006年

4 张玉波;从人性角度解说慈禧[N];中华读书报;2008年

5 刘冬颖;女性与政治的原生态解读[N];光明日报;2008年

6 姜涛 卞修跃;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人口损失[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5年

7 村夫;西野t`美子:把慰安妇真相告诉世界[N];南方周末;2004年

8 记者 张晓芽;岁月不会遗忘[N];中国妇女报;2007年

9 蔡玉高;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幸存者名录首发[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10 本报记者 尚慧辉 本报通讯员 魏国英;再现烽火岁月 传承太行精神[N];山西日报;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婷;微风玉露倾,,挪步暗生香——追述民国年间旗袍的发展[D];四川大学;2005年

2 张瑜;梁启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角色考辨[D];河北大学;2006年

3 韩丽红;美国传教士在晚清中美关系中的角色研究(1830-1860年)[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王栋梁;华北抗日根据地货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光梅红;论华北抗日根据地农村手工业[D];河北大学;2003年

6 李雪;华北抗日根据地冬学运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于明静;抗战时期的女性与国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8 朱琳琳;论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救灾运动[D];郑州大学;2006年

9 张红莲;陕甘宁边区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10 纪庆芳;近代中国女性法律地位的嬗变[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664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shilw/2664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c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